第二章 无意识:沸腾的欲望之火 1-第6/7页

加入书签
无意识之所以很难或根本不能变为意识,之所以不能直接被意识到,是因为无意识内容要进入到前意识过程,必须受两道检查机制的查验。第一道是前意识系统边界上的检查机制,它阻挡住无意识,所以无意识必须通过它的衍生物(或衍生形式)来越过这一检查机制而进入前意识。当无意识的衍生物向意识区域前进时,它又遇到了位于意识与前意识之间的第二道检查机制,这道检查机制是专门对付无意识的衍生物的,凡是被检查出的则再次被压抑回去。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是我们赋予心理过程的三种品质。

弗洛伊德指出,这样划分具有这些品质的材料,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久的。特别是无意识,在描述性的意义上有两种,但在动力学的意义上只有一种。就阐述问题上的不同目的而言,这个区别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忽视,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而它们的关系却可以形象地比作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意识是这座冰山的露出海面的部分,它只是这座冰山的一小部分,并且是不断变动的。前意识则是介于海面和浅层水域的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涨落时而露出海面,时而隐埋入海水中。无意识则是这座冰山的深层和根基部分,它是这座冰山的主体,它深藏于无底的海水中,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却主宰着整座冰山。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自人体或者说来自人体这一高级生物组织。同时,人格的变化又必须通过人的内心能量冲突与外部条件的情况而实现。

1.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人格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外部挫折,引起了刺激、内心冲突,并导致了痛苦刺激、个人局限、焦虑等情境的发生。我们清楚地了解各种情境,可以在其中发现人格形成、发展、实现的动力学机制。

生长发育是指由遗传控制的人体过程。虽然人格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但它首先是以人体生长为根基的。人体的每一组织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的过程,从骨骼肌肉到神经系统,从语言系统能力到大脑的意识活动,都是在不断生长发育的。人体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爱的本能和生存本能,以及人格的各高级层次自我和超我,都随着人体发育而不断改变。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机制是建构在物质基质和社会根基之上的,使意识和人格能量不是无所指向的,而是根植于物质的、社会的、文明的深厚土壤之中。由此表明,人体发育不是个纯生理学的过程,它是一个包含着社会性、心理性、意识性等内容的综合过程。

外部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刺激,也是人格生长中所不可避免的,它是人格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状况。当人无法找到外部条件消除使他感到痛苦或不愉快的刺激时,他就遇到了外部挫折。在外部环境中找不到达到目的所需的对象,属于“匮乏”挫折,面对需要的对象已被他人占有或无法得到,则属于“被剥夺”挫折。

内心冲突,即是由于反能量发泄作用力量太大,而无法使本能得到满足。个人局限则是因人本身的弱点,如缺乏必要的技能、没有足够的智力或经验,而无法进行恰到好处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摆脱时,人的精神也就崩溃了,重者就会导致神经症。

现实焦虑是由于外界的危险而产生的一种痛苦情感,这种焦虑的知觉可以是先天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经验的。如婴儿对黑暗的恐惧,就是因为人类在制造和使用光亮之前,长期在黑暗中遭受危险,所以婴儿一出生就对黑暗恐惧产生敏感;到了后天,婴儿则逐步知道人在黑夜中经历的恐惧要比白天多。

懂得了现实焦虑,人们就应学会怎样在焦虑信号发出后,很快做出有效反应,以防患于未然。

神经性焦虑是一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产生恐惧的情绪,它是自我的反宣泄不能控制本能的对象性宣泄,而任其通过某种冲动性行为爆发时产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