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摧毁偶像:现代文明的罪恶-第2/9页

加入书签
尼采敏锐地感受到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以探求人生意义为哲学使命,向人的心理生活的领域深入开掘,成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鼻祖。他将哲学的问题紧紧地与人生相联系,视探索人生的意义为哲学家的使命,而不是相反地崇拜理性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特别是可以在人生的价值方面有所建树。他从所有这些方面对理性主义做出了全面批判。他竭力证明:科学不能为人生提供真实的意义;并无一个合乎理性的本体世界,世界的意义靠人赋予;一切理**物都具有非理性的起源;人的心理中有一个无意识领域,其中潜藏着人的意愿和行为的真正动机。

尼采认为,理性主义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它使人们浮在生活之流的表面,只追求物质繁荣,追求这种繁荣给人生造成的一种虚假的乐观气氛。人们应该摆脱这种虚假的乐观,从充满生命热情的艺术化的生活中寻求解放。

尼采看到了人们对满足物欲的无休无止地追逐,而这正是理性主义所认同的:正是理性的科学使人们对物质感到不再满足,并且使人错误的感到自己的力量可以重新塑造这个世界,甚至可以主宰这个世界。人们忘记了一点,如果物质生活提高,而心灵空虚、精神萎缩,那么,精神就不足以养活**,必然演变为放纵与狂荡。

“贪得无厌的乐观的求知欲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他一再说,苏格拉底是“希腊衰亡的工具”,是“颓废的典型”。在苏格拉底那里,“‘理智’胜过了本能,而‘理智’无论如何是一种破坏生命的危险力量。”希腊哲学是希腊本能的衰退。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是“希腊精神的颓废派”,是“对古老高尚趣味的反动”。(touwz)?(net)

在理性主义的发展当中主要表现出四个谬误,在尼采的心目中,理性不去正视现实,懒于思索,盲目崇拜对未来的革命与和平的空泛议论,由于理性的毒害,欧洲文化充斥着被征服的危险。

?想看吴光远 主编写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第三章 摧毁偶像:现代文明的罪恶吗?请记住.的域名[(touwz.net)]?『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

谬误之一:理性主义传统割裂了世界的同一性,妄图脱离现实而重建一个新的世界。在哲学史上,这种传统一脉相传,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他们都是理性的崇拜者。尼采指出,理性主义传统极力贬低人所在的世界,吹捧真实世界和自在之物,那么他们所吹捧的那个世界是“不可达到、不可证明、不可许诺,但被看作是一个安慰、一个义务、一个命令”。这个传统在本质上与基督教的天国世界没有两样,任何虚构的另一个世界只能让人们逃避自己生存的责任,实际上是诽谤、蔑视、怀疑生命本能。彻底的批判不允许尼采因为历史与名声而对柏拉图和康德有丝毫的迁就,特别是在他们对本体世界的构建方面。尼采认为,柏拉图制造了物质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接触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世界,才是独立存在的世界;康德把世界分成了自在之物和现象界,认为只有自在之物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尼采尖锐地抨击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