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气质何来——揭开气质的神秘面纱-第2/5页

加入书签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输血虽被认为是一种挽救生命的良策,却不敢贸然使用。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病理学家卡尔·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输血反应的谜底。兰茨坦纳通过对自己及实验室里5位同事彼此血液混合的实验,发现了人类有三种血型(A、B和O),而致命的输血反应秘密就在于这三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合而产生的凝集。他依此制成用来测定人类血型的标准血清。只要在输血前预先测定血型,选择与病人相同血型的输血者,就可以保证安全。

1902年,狄卡斯德罗医生对155个正常人重复了兰茨坦纳的实验,发现还存在第四种血型(AB型)。因为这一类血型的人较少(约占人群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兰茨坦纳只做了6个人的试验,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到了1907年,捷克医生扬斯基为四种血型命名,从此血型有了自己的名字:A型、B型、O型和AB型。其中,O型血被称为“万能输血者”,因为O型血无论输给哪一种血型的人,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相反,AB型的人,除了同型血的人以外,不能输给任何别的血型的人,但他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而不致产生凝集反应,所以被称为“万能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启航著他把人分为甲状腺型、脑垂体型、甲状旁腺及性腺型等类别。

甲状腺型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表现出感知灵敏、精神饱满、意志力强的特征。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表现为冷淡、迟缓、痴呆、被动。肾上腺发达者,表现为情绪易激动、精力旺盛、好动、好斗、有神经质的特征。胰腺发达者常常行动迟缓、喜怒无常。胸腺发达者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快、心情变化快。

内分泌腺活动对气质有较大影响,这一点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不过现代生理学研究证明,内分泌腺不是独立地起作用。激素的合成及分泌最终要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因此,片面地夸大内分泌腺的决定作用,也会走向偏颇。

气质形成说四:气质的神经说

在人体的器官系统中,神经系统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通过以大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活动来实现的。

气质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气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气质的高级神经学说用神经类型的特性来解释气质现象,这种观点目前被认为最接近气质本质的一种认识。

19世纪末,人类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已基本清楚,但对内脏器官和大脑的工作机理却了解很少。因为内脏和大脑都隐藏在体内,它们工作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怎样才能观察到它们的活动规律呢?解决这个难题的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伊凡·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他认为人一出生就带着各自的神经动力结构类型,适应着所生存的环境,为其行为方式涂上独特的动力色彩,这就是气质。

巴甫洛夫揭示出兴奋过程和抑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启航著人们对自我气质的了解,以及对他人气质的认识,通常是先从气质类型的划分和气质特征的认识开始的,就好像面对一屋子杂乱无章的图书,我们的整理往往从对图书的分门别类开始。

目前最常用的气质分类方法还是源于传统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一、胆汁质的人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因此,精力旺盛,不知疲劳,能以极高热情去工作。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不易遏制,直爽热情,行为外向。

二、多血质的人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言语、情绪、动作反应速度快而强烈,因此,他们往往活泼好动、灵活、善交际,很容易适应条件的变化,机智敏锐,能迅速把握新事物,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性情急躁,兴趣多变换,不太稳定,行为外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