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妲己和纣王的关系,到底是怎样一种模式?就是一个大美女和一个见了美女就走不动道的色狼吗?问题是这大色狼后来天天和这大美女睡,一睡睡了十几年。除了后来加进了胡喜媚玩儿3P(是加,不是换,妲己从未被取代),就没换过人!这瘾头,得大到什么程度?这很难让人信服。所以我总觉得,他们之间,应该有别的什么原因吸引着彼此,他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异乎常人的关系,一种在当时不能被普通人所理解的关系。
我们知道,当某种东西,不能被普通人以既有经验所框定,他们就会恐慌,然后呢,他们就会硬框,直到获得了重回认知经验边界之内的假象,才会重获安全感。“昏君vs红颜祸水”这对经典关系,就成了每代士大夫们对不照规则来的君主和宠妃的标配想象。只有认定了这样一组关系,他们才有下一步的行动纲领。德者,冒死谏;权者,废君王。事实上,在确定了经典关系后,前者,也是商容、比干确实照做了的,后者,恐怕也是闻太师将会做的。当然,最后闻太师战死疆场,没做成,但纣王无疑很担心他会这么做。
顺便提一句:闻太师几乎就是商末的鳌拜。康熙擒鳌拜前,也没有明确罪名,罪名都是后安的。闻太师如果没战死,难保他不会废了纣王,另立新君。而纣王对闻太师的情感,应该是尊敬+讨厌+惧怕。他肯定尊敬闻太师,毕竟闻太师忠君爱国、殚精竭虑不是假的;他也讨厌闻太师,君臣两人都是不世出的能人,都有极强的权欲、控制欲,都极度自负。两人管理国家意见不统一时,闻太师德高望重,十有**是纣王服软,纣王怎可能不讨厌他;闻太师权力太大,威望太高,君臣发生权力冲突时,几乎全天下人都会站在闻太师一头。应该说闻太师废掉纣王的难度并不大。你说纣王怕不怕?
再说说姜子牙。这个辅佐开国君主推翻前朝的千古名相,在封神里的形象是这样的:修道不成器,说明天赋有限。人品一般,易怒、懦弱、失信,还包庇杀人犯。智谋韬略都普通得很。一般难度的关卡,靠杨戬,靠哪吒。难度增加的关卡,靠和他同样人品不咋地的师兄、师傅。所有战法,都简化为你扔一个法宝,我扔一个法宝,非常儿戏。
姜子牙真应该是这样一个形象吗?
历史上任何一朝,如果说中后期的丞相,还可能出几个庸碌之辈(那也只是纵向对比,只是相对而言!这么大一个国家权力系统的第二人,怎么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庸碌之辈?)那么开国丞相则绝无可能!你想,在治世,国家为那些人中之杰划定好了上升通道,但在乱世,整个国家人才系统失序的同时,又机会遍地,你要么逐鹿天下,要么如蝼蚁般死在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你怎么选?而做出正确选择的人,会是些什么人?这些人一旦做出选择,就只能面对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只要一次选错,代价就是生命。每次选择,总有人选错,选错的人在半路下车,剩下的人获得下一站的参赛资格。题越来越难,人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极少数每次都选对了的人,才有可能走到终场,登上巅峰。
我们捋清了以上认知,再来想想姜子牙,他可能是书中那样一个形象吗?
所以封神里对姜子牙的塑造,应该是污名化的。原因嘛,除了作者的笔力不到之外(许仲琳对于神魔斗法的想象力极具天赋,但对于一个聪慧智者的想象力,却非常贫乏。封神里的角色,大都不怎么聪明),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历史观问题。他希望把周得天下根本原因归结于天命,归结于周武王的仁德,仁者承天命而得天下,这似乎合法性更强。但对于一个开国之君的精神刺探,却又本能的小心谨慎,丝毫不敢带入武王的主视角和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小知识分子骨子里的道德本分在起作用。所以无意间把武王写的孱弱无能。但站在他的历史观上,又不可能让辅臣的作用盖过君主,所以姜子牙也等而下之,一并变成了弱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我们知道,当某种东西,不能被普通人以既有经验所框定,他们就会恐慌,然后呢,他们就会硬框,直到获得了重回认知经验边界之内的假象,才会重获安全感。“昏君vs红颜祸水”这对经典关系,就成了每代士大夫们对不照规则来的君主和宠妃的标配想象。只有认定了这样一组关系,他们才有下一步的行动纲领。德者,冒死谏;权者,废君王。事实上,在确定了经典关系后,前者,也是商容、比干确实照做了的,后者,恐怕也是闻太师将会做的。当然,最后闻太师战死疆场,没做成,但纣王无疑很担心他会这么做。
顺便提一句:闻太师几乎就是商末的鳌拜。康熙擒鳌拜前,也没有明确罪名,罪名都是后安的。闻太师如果没战死,难保他不会废了纣王,另立新君。而纣王对闻太师的情感,应该是尊敬+讨厌+惧怕。他肯定尊敬闻太师,毕竟闻太师忠君爱国、殚精竭虑不是假的;他也讨厌闻太师,君臣两人都是不世出的能人,都有极强的权欲、控制欲,都极度自负。两人管理国家意见不统一时,闻太师德高望重,十有**是纣王服软,纣王怎可能不讨厌他;闻太师权力太大,威望太高,君臣发生权力冲突时,几乎全天下人都会站在闻太师一头。应该说闻太师废掉纣王的难度并不大。你说纣王怕不怕?
再说说姜子牙。这个辅佐开国君主推翻前朝的千古名相,在封神里的形象是这样的:修道不成器,说明天赋有限。人品一般,易怒、懦弱、失信,还包庇杀人犯。智谋韬略都普通得很。一般难度的关卡,靠杨戬,靠哪吒。难度增加的关卡,靠和他同样人品不咋地的师兄、师傅。所有战法,都简化为你扔一个法宝,我扔一个法宝,非常儿戏。
姜子牙真应该是这样一个形象吗?
历史上任何一朝,如果说中后期的丞相,还可能出几个庸碌之辈(那也只是纵向对比,只是相对而言!这么大一个国家权力系统的第二人,怎么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庸碌之辈?)那么开国丞相则绝无可能!你想,在治世,国家为那些人中之杰划定好了上升通道,但在乱世,整个国家人才系统失序的同时,又机会遍地,你要么逐鹿天下,要么如蝼蚁般死在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你怎么选?而做出正确选择的人,会是些什么人?这些人一旦做出选择,就只能面对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只要一次选错,代价就是生命。每次选择,总有人选错,选错的人在半路下车,剩下的人获得下一站的参赛资格。题越来越难,人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极少数每次都选对了的人,才有可能走到终场,登上巅峰。
我们捋清了以上认知,再来想想姜子牙,他可能是书中那样一个形象吗?
所以封神里对姜子牙的塑造,应该是污名化的。原因嘛,除了作者的笔力不到之外(许仲琳对于神魔斗法的想象力极具天赋,但对于一个聪慧智者的想象力,却非常贫乏。封神里的角色,大都不怎么聪明),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历史观问题。他希望把周得天下根本原因归结于天命,归结于周武王的仁德,仁者承天命而得天下,这似乎合法性更强。但对于一个开国之君的精神刺探,却又本能的小心谨慎,丝毫不敢带入武王的主视角和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小知识分子骨子里的道德本分在起作用。所以无意间把武王写的孱弱无能。但站在他的历史观上,又不可能让辅臣的作用盖过君主,所以姜子牙也等而下之,一并变成了弱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