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很快就要到了。酷热渐褪,夏日的气息尚未散去。新人双方的父母都提前到了西安。后来,新人的亲戚朋友们也都提前一两天陆陆续续地到了。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祝福这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所有人都被安排在同一家酒店里,但很快这些人就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来自新娘这边,一个来自新郎那边。他们除了吃饭时会聚到一起外,其余时间都各行其是。他们有的聚在同一个房间里谈天说地,有的相约游览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新娘这边的亲戚朋友可真多啊。除了她的一些老同学和她在BJ的旧友以外,更多的人都是我们的亲戚。我的姨妈们、表哥表嫂们、表姐表姐夫们都来了。她(他)们是陆陆续续到的,每到一组人,其他人就会从她(他)们的房间里出来,统统涌进新到这组人的房间里,然后开始热络聊起天来。那热闹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过节时,偶尔会出现这番场景。
大家聊天的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似乎要把平日里因为距离原因没有及时沟通的话,全部聊一遍。艾青跟他(她)们每个人都很亲密,任何话题她都能马上融入。杨阳很腼腆,话不多。虽然他尽量表现的热情而自然,但我一眼就能识破他的别扭。我心想,他的表现跟他从事的职业一点也不相符。不过,其实我跟他一样,我也在努力装出一副很热情的样子。这些亲戚我都认识,有的亲近一些,有的疏远一些,但我就是没办法像艾青那样很快跟他(她)们打成一片。
我小时候就发现自己没这个天赋,那时候我总是静静地呆在一个角落,偷听姨妈们聊天。母亲总是在不经意间,用她略显惭愧的目光在房间里搜寻我,要是她看到我了,就会斜着眼睛瞅我一眼,示意我马上过去跟姨妈们亲近亲近。而我没有一次遵从她的暗示,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想,我小时候有太多次让我母亲在姨妈们面前觉得难堪,没面子了。她会跟她们难为情地说她的孩子太生分,格格不入,胆子小的惊人,简直没出息。
可我那时候能怎么办呢?艾青在姨妈们面前游刃有余的表现,我也曾模仿学习过,但我学的战战兢兢,心虚得很。虽然我小时候还不知道社交这个词,但我那时候就意识到一个事实: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我很羡慕表妹在这方面拥有的天赋。
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依旧一点也不擅长社交,但我会努力让我母亲满意。而且,我母亲还会在亲戚们面前自豪地说:“静怡,现在在西安有房子了。她工作很好,工资也高,而且平时也很节俭,所以攒了几年钱就够买房了。”我父亲也补充道:“我们家静怡确实是个好孩子,她这些年也过的不容易。”我父母说这些的时候,我觉得很尴尬,便看着艾青苦涩地笑了笑。她很机敏地帮我解了围。我忘记她说的是什么了,但很快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她们的婚礼上。
事实上,婚礼前夕,这对新人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热情地招待着来自双方的客人,生怕因疏忽而怠慢了两个阵营中的任何一方。艾青私下里跟我抱怨说,“真累啊!我面对每个人都得笑脸相迎,而且还要安排住宿、安排吃饭、安排玩儿、安排休息,简直像个旅行社地接。“我时刻提醒她不要太累,毕竟还怀着孕呢。她依旧是那句“没事,我不是那类矫情的孕妇。”
不过,艾青确实很高兴。看得出来,她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她的抱怨只是疲惫产生的心理副作用。
婚礼当天,艾青让我早点去她家。她说化妆师会早早地去她家为她化妆,她希望我也在场。我答应了她。早上我父母还没有起床,我就先收拾好自己出门了。
一路上,我走得很快。说实话,一想到艾青结婚,我心里就有种无法抑制的激动。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我也很高兴。我按响了门铃,铃声响了两次以后,门就开了,开门的人是我舅妈。她一见到我就说,静怡快进去吧,艾青念叨你一会儿了。我问她化妆师来了没有,她说已经开始化妆了。我兴冲冲地走到卧室,看见表妹穿着睡衣的背影。一位化妆师正弓着身子,手里拿着粉扑在她脸上轻轻滑动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