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月庚寅日(五月廿二)
辰时一刻,南京西华门吱吱啾啾地打开,奔出一队人马。在路口倏然分成两队,一队往北疾行出神策门后扬鞭北上,一队西行出江东门后弃马登舟北行。此时,晨光熹微,树影斑驳,寂寂少人语,啾啾多鸟鸣,怎么看都会是一个好天气!
马队疾驰如风,出应天府,过江东驿、江淮驿,中午时分已到老山脚下。“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老山南临长江,北枕滁河,逶迤方圆百里,莽莽林海千层,多情白鹭万点,大好风光一片,乃金陵周边美景。朱元璋曾到老山观景,赞叹不已。
一条小道直通滁州,蜿蜒穿山而过,两侧翠林幽深。在前方探路的是两名精壮汉子。高个黑脸者,姓李名荣,肌肉虬结,有如一头随时跃出的豹子。矮个白面者,姓杨名雄,右手握着一条银枪,在阳光下闪闪耀眼。中间跟着三人,太子朱瞻基居中,腰悬宝剑,骑术高超,竟比其他几人还要好些,想是当年陪着成祖爷爷朱棣远征蒙古练就的。左面是胡安,腰挎战刀,后背良弓。右侧是小金子,没拿武器,随身背着两个包裹。后面有一老一少。老者留着山羊胡,四五十岁年纪,双手精瘦有力,此人姓唐名仰吾。年轻人二十左右,墩壮结实,斜背着一口刀,此人姓刘名伯兴。他们没有穿官服,亦未着战甲,都是商人打扮,唯独太子是一身白衣,借以祭奠父皇之意。
行进间,前方有一处二人高的巨石,随着山势凸展出来,占据了大半条路。路变窄了,而且是个转弯。众人勒马减缓速度。杨雄持枪走在最前面,留神四处观望,慢慢向巨石走去。他们深知此行艰险重重,重担在肩。太子稍有差池,他们无法交代,恐怕九族都要遭受到连坐之罪。
猛然,从巨石后闪出一个壮汉,横着一条大棍,拦住去路,正是醉仙居与绿衣少女同座之人。壮汉朝众人嘿嘿一乐,道:“朋友,都来了。官老爷走路就是慢,我等你们半天了。来玩玩吧,让咱掂量掂量你们的斤两。”举起大棍就要上前。听到壮汉的话,众人不由得皆是一惊,看来此人明显已经知道太子等人的身份,而且还能准确地知道路线时间,难道是南京城里有内应?朱瞻基皱起了双眉,心情顿时低落慌张。
“且慢”,胡安接过话头,“朋友怎么称呼?咱们跟阁下有过节吗?”“咱不跟你说没有用的,打就得了。”壮汉似乎觉察到刚才冒失了,遂不再搭话,举棍直扑过去。杨雄双足点在马镫上,身子腾空,迎向壮汉,余下五人将太子保护在中心。壮汉趁杨雄尚在空中,大棍迎面砸去。杨雄空中拧身、磕棍、落地,一气呵成,有名家风范。随后,二人在小路上各施绝艺,斗在一处。状汉虽然力大,但是武艺确实平常,而杨雄招法精妙,数招之后已占据上风。
众人正在注目二人争斗,忽听唐养吾高呼“有刺客”,同时向上跃起,挡在太子身前,右手向前平伸,一枚飞刀已抓在手中。身子刚要下落,左脚一点附近李荣的马头,直扑巨石之上。原来,唐仰吾年纪最大,经验较他人丰富,看到只有一个壮汉就敢拦路,而且无疑平常无奇,料定必是诱饵,附近还有埋伏,因此早早就留意四周。飞刀袭来,唐仰吾早早就发现,同时确定了刺客藏身的方位,故此在接到飞刀后,直扑刺客。
唐仰吾飞上巨石,迎面劈来一道寒光,刺客就是绿衣少女。绿衣少女趁其立足未稳,持剑击其面门。唐仰吾向左侧身,左手以空手套白刃手法,直抓少女手中宝剑。少女暗暗吃惊,没有想到此人功力雄厚,显为江湖上一流高手,却又想不起是哪位高人。见他的手指细长、少肉、呈黑色,必是在鹰爪力上下过苦功。少女不敢大意,顺势变劈为削,直取咽喉。唐仰吾向右再一转,已避开剑锋,右手爪向少女左肩。少女腾身闪开,想要摸出暗器,却被唐仰吾看破,加紧攻势,令其无暇兼顾。少女见另有四人环卫太子,知道太子身边尽是高手,今天久战下去,必难成功,欲速战速决,冒险直扑太子。唐仰吾见少女不时瞟向太子,已知她心意,挡在身前,缠住不放。少女更加心急,招式逐渐慌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