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部门组织制度学习会,老张为绩效做最后挣扎-第2/3页

加入书签
    既然是学习会,就一定会有互动。这不,金明明宣读完《二十条》之后,开始从胡思理部长到四个组的组长,最后到组员,挨个分享自己在学习了《二十条》后的感想,以及未来要如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样的精神。又到了拼演技的时候,胡思理显然是早有准备,拿出一贯的领导语调,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深刻的谈了自己的领会。组长们也是各自简单发挥了一番,努力把文件精神与自己日常工作内容相结合,且不论金明明有没有听懂,反正架势上有模有样,无可指摘。然后就轮到了组员们,顺序是从四组先开始,所以最后一个才是张宝伟。

    张宝伟从金明明宣读《二十条》开始就一直在对着电脑打字,似乎在酝酿什么。果不其然,轮到他分享的时候,还专门调整了话筒音量,反复询问金明明是否能听清,在获得金明明不耐烦的确认之后,他开始了全情投入的表演。

    首先,以领导的姿态复盘了之前其他人的分享,即其他人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泛泛而谈,根本没有深入理解这份《二十条》的精神。接着,他开始陈述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二十条》的,读一条举一个例子。听了三个例子之后,李知聪心领神会,老张就是在借此机会来展现自己的“优秀”与“远见”,把自己过往的“苦心付出”,乃至李知聪用来评定他绩效不合格的“故意抹黑”案例,都被他牵强附会的与《二十条》挂钩,试图洗白自己。

    一条一条,有时候还觉得一个例子不够,甚至把2年前的某个项目都能拿出来再吹捧自己一番,听的大家很是烦躁,但是没人敢打断他,为何?因为政治正确。终于洗白故事胡扯完了,老张又来了个总结,再次表示他是全场最理解《二十条》文件精神的人,认为公司现在这个时刻发布如此关键的文件,是非常恰当的,为当前陷入困境的他指引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更加坚定了他要继续发扬自己一直所具备的工作作风,不会受其他人对自己不公平的评价而影响。

    李知聪忍着笑,心中腹诽:你索性报我身份证号算了。不过,看到老张这样努力的想要洗白自己,更加确定申诉会已经结束了,老张知道了自己无法改变不合格的结果,心中愤愤不平,想要趁着《二十条》精神学习会再次控诉自己对结果的不认同,试图拔高到公司制度层面来给金明明和胡思理施压。

    由于张宝伟耽误了太长的时间,待他讲完,金明明快速总结了两句便结束了学习会。随后大家陆续走出会议室,老张没有起身而是等人都走差不多了,移到胡思理身边好声好气地说:“部长,我想和你再沟通一下。”

    胡思理知道老张想要说什么,会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眼里,推了推眼镜转身道,“好,我一会还有个会,你长话短说吧。”

    老张一听,觉得胡思理在应付自己,神色就变得严肃了起来,忙改了口,“那要不你先开会,我这事挺重要的,这么一会可说不完。”看着胡思理点点头就没再理他,老张忽又觉得不对,拖久了只会对自己不利,领导们自然不会把自己绩效的事放心上,迟疑中赶紧说道:“我还是现在说吧,是关于我绩效申诉结果的事情。上午金明明告诉我绩效还是不合格,唉。本来我已经准备认命了,毕竟他说他进行了一周的调研,说大家对我的评价都一致认为是我存在问题,我内心也觉得可能就是,那...人在屋檐下不低头了。但是,但是!我实际上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确定申诉结果的,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个更高层面,更中立,更客观的标准来进行申诉结果的评定。”

    老张停了停,似乎想看看胡思理的反应,但是胡思理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电脑,听见老张停了才转头回应,“所以你觉得我们设定的绩效承诺书上的标准不对?”

    “我是觉得我们格局要打开,不要只盯着承诺书上的那些具体细则,什么评审是否一次通过,什么原型设计是否精简有效,我觉得这些都太抠了,没必要。我们要着眼于更高的维度,比如刚刚会议上学习的《二十条》精神,我觉得就是很好的标准,是从公司制度层面提出的员工日常工作要求。对比这个要求,我觉得我的绩效就不说是个优秀,至少也是个良好,怎么都不可能是不合格。”老张说着说着又有些激动,右手连续拍了几下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