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母亲的婚姻

加入书签


    母亲的第二次婚姻我无法回避过去,正如这么多年来她的行事为人我不能熟视无睹—样,我只是很难再为她付出同情和除悯,这不过是她所犯的错误中的一桩,或者说只是连接上一个错误到下一个错误中间的一环,不值得大惊小怪,母亲的一生原来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错误连续成的。我只是奇怪——有些事情回过头看,那么荒谬,连她自己都觉得可笑,即便当时细想一下也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偏偏母亲却不愿这样想,常常念头一动她的行动也宣告开始,全无顾忌,凭着一时的狂热和兴趣做下去,直到有一天铁的事实用血的教训给她迎头一棒。与她那些自私精明的弟弟妹妹相比,母亲耿直的性格中,盲目一直就像—块醒目的斑点,这使她的一生都充满了变数,也使得他们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还不到三十五岁,四年后也就是她快四十岁的时候认识了蒋伯伯。这同样是个悲剧的婚姻,换到别的任何一个时候他们都很难走到一起,他们相遇的难度应当超过了当年母亲和父亲在一起的难度,当然很可能这只是我的想象,在当事人看来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前面我说过,蒋伯伯是市装卸公司的一名工人,一名地地道道的搬运工,嗜酒、喜欢骂娘,和你见过的所有重体力劳动者没什么两样。那一年他五十四岁了,无儿无女,他的河南籍的老婆已经过世了七八年,而且不久他也要从装卸公司光荣地退休了。

    听说他们的介绍人是母亲单位一名出了名的媒瘾极大的女人,伙食团的白案师傅李阿姨,就是这位馒头大师把无儿无女的老光棍蒋重根,与三个孩子的寡妇马用华联系在了一起。在她眼里他们是同等的,因此非常的合适,合适得要命!当时的情形我们并不知道,但天底下的媒婆本领都是一致的,他们可以从不相干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共性,于是他们就有了匹配的理由。很可能馒头大师这么劝过母亲:你们真的很合适,你想嘛,老蒋这个人岁数是大了点,但人老实嘛,真要给你找个年轻点的,你也未必拿得下来。而且岁数大也有岁数大的好处,他马上退休,你家老二不是刚好可以去顶替——他无儿无女的,你也不吃亏,娃儿也不会受气——吃不吃亏,受不受气当然与她没任何关系。母亲心里却承受着少有的震荡,真的吗?当然,难道我还会骗你?你也不小了,现在你家娃儿也都大了,你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家店啦!

    很少有人会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也是母亲内心受到震动的—个原因。是啊,她年龄不小了,小孩又多,再晚点,可能连蒋重根这样的人也找不到。母亲不“习度”——她没有脑子,经不起怂恿,在单位,母亲有个马大炮的外号,因为她敢说敢做,也因为别人一触碰就火冒三丈的脾气。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像一株温室中的植物失去了屏障,这让她加倍地敏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她感怀身世,她有三个孩子,孤儿寡母,受人欺侮。母亲害怕被欺侮,以及因此扩大的被欺侮的范围,她早已不是那个娇生惯养的马家三小姐了,也不再是早年那个自信满满的女大学生,现在她只是个被残败的家庭、三个孩子拖得几乎疯狂的女人,心力交瘁,暴跳如雷,谁要露出点不恭敬她都会追过去咬上一口。

    母亲自己也说她这辈子就坏在这张嘴上,因为别人、她的同事们都这么说——马用华这个人不错啊,就是那张嘴巴。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全得罪光,包括几秒钟前还在替她说好话的人,转眼间就成了她的敌人。多少人利用她这个特点来攻击他们的对手,但母亲却不自知,也浑不在意,因为多年以前她就这么攻击过我们的父亲。在市建公司母亲的才华无可挑剔,也不可取代——她给我们这个城市留下了这么多的印迹,我们这儿第一座大跨度的拱桥是母亲设计的,那还是她刚刚和父亲从成都过来的时候;她退休前还设计了我们城市中第一座、也是当时号称西南第一的立交桥。她的预算总是又快又准,别人几个人十几天的工作量她两三天时间就可以拿出来。但这仍免不了在别人眼里和搬运工同等的命运,他们是一样的,这种看法转过来又变成母亲自己的认识——她多么可怜,她已经被这个家拖垮了,拖老了,再这样下去,连蒋重根这样的人都可能不要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