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4页

加入书签
    关总说:“因为处理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在他们手里。不查呢,拖到改制结束事情便不了了之。查呢,也完全可以得到他们预期的结果。比方认定那项投资确定失败,认定那家供货公司确已破产。当然,在被事实认证之前,我说的仅是推理。”

    吴桐想想,说:“关总分析得合乎逻辑,但有一点我不明白,何总与王梅一直顶着,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完全一致?”

    关总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如果继续推理,也可以这么认为,两人在这件事情上已达成协议,起码是达成默契。”

    吴桐问:“什么默契?”

    关总说:“从泰达这枚蛋糕上先切下两块,各自收藏,无论将来哪人出局,都可由此做为补偿,不至于两手空空。”

    吴桐分析:“两人在争占泰达的同时,又在为自己的败北做准备?”

    关总说:“是这样。”

    吴桐说:“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三步。”

    关总说:“老百姓的说法是旱涝保收。”

    吴桐感叹:“真是高手。”

    没能再继续“畅谈”皆因“伯母”也是高手,饭菜很快上桌,宾主入席。

    吴桐声明不喝酒,小汪开车无须声明,关总便不勉强,就吃起饭来。也许因为饭是泰国香米,话题又回到关总老俩口的东南亚之行。也是志趣不同,伯母谈的多是风光风情、商品、物价,关总谈的多是社会形态、经济结构。特别谈到他抽空去参观了几家企业公司。吴桐听着不由心生感动,想关总硬做出一付潇洒出世的姿态,实际上心里仍有放不下来的事。他想起小汪对他说的话,遂问:“关总,听说你制定了一份公司改制方案被否决了,能不能给我看一看?”

    关总说:“不看也罢。”

    吴桐问:“怎么?”

    关总说:“以前我自以为我那个方案比较科学合理,现在又觉得存在不少缺陷。”

    “什么缺陷?”

    “经济制度不对。”关总索怀放下筷子,“原先那个方案仍然没有跳出资本经济的巢臼。”

    “资本经济有什么不对?”吴桐问。

    “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利润被少数人占有,无法提高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你那个方案不就是让每个职工都在企业中占有股份的么?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吴桐问。

    “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凸现另外一个问题:股份过于分散,经营者所占股份比例过低,个人利润空间被占,那又会影响其积极性,这又会回到国营企业的那种弊端。”关总说。

    吴桐可以听明白关总的话,也基本能理解。事实上关总提出了一个资本分布的两难问题。现实情况是政府过多考虑的是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让这个阶层占绝对优势的股权,而关总的那个方案过多考虑的是普通职工的利益(也包括积极性),现在关总否定了自己,以同为资本经济的理由。在这方面吴桐有些概念模糊,遂问:“关总,你说不落资本经济巢臼,那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呢?”

    见探讨问题影响了吃饭,伯母予以干涉,说先吃饭,不然菜一凉就不好吃了。然而响应的唯有小汪。

    关总接着回答吴桐的问题:“知识经济的模式。”

    吴桐感到陌生,问:“这个概念……”

    关总说:“类似的概念首先是从《杰克威尔逊传》一书中看到的。叫着劳动股分制,后来国内有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老板也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且在他的企业里加以实施。”

    吴桐很感兴趣,问:“这里面有什么决窍?”

    关总说:“决窍在于实行知识经济的分配方式:资本占小头,知识占大头。比方那个老板提出,将他股权利润的80%分配给职工,同时也要求所有董事会的成员拿出各自利润的70%进行再分配。”

    吴桐有些不解,问:“这不是又回到大锅饭?”

    关总说:“起初我也有这种怀疑,但仔细一想,非但不是大锅饭,而是一种既科学,又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占有股份,一方不占股份却享有一定的股份利润。属没有股份的持股人,这样既解决了股份分散带来的问题,又解决了小数人持股的弊端,可以说各得其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