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迁都-第2/5页

加入书签
    其实太子一行人是永乐十八年十月中旬从南京出发,到达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下旬了,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已经算很慢了,但朱棣还是嫌他走的快,这明显就是故意找碴。朱棣正常情况下北巡或者北征,从南京到北京一般只用一个多月。朱棣是十一月份让朱瞻基来北京的,朱瞻基比太子晚出发一个月,且加速赶上太子,一同到达北京,按理说朱瞻基才走了一个多月,比太子走的快多了,但是朱棣却没有嫌朱瞻基走得快,这明显就是针对太子,偏爱朱瞻基。也就是说不管朱瞻基怎么走,走得快还是走得慢都不会被朱棣说什么,这就是爱呀,而且是偏爱。

    太子到达北京以后,向朱棣禀报了在山东境内遇到了灾民的情况,并解释当时让山东布政开仓放粮的事情,朱棣听了表扬太子做的很好,还说皇帝对待自己的子民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太子理应跟皇上保持一致。

    1421年(永乐十九年),礼部尚书吕震跟太子说:“殿下以前在南京,有人多次把南京的一些有失误的事情推到太子身上,皇上虽然都不相信他们的话,但是现在到了北京,殿下应该疏远那些人。”太子说:“过失?哪个人没有过失呢?况且父皇并不相信他们,我又何必跟那些人计较呢?”

    太子到达北京时,从南京带过来二十多个厨子,典膳局的厨子,就是专门给太子做饭的,但是有一天朱棣突然说:“典膳局厨子二十人,曷不为奏,遣悉归,命法司治之。”意思就是太子从南京典膳局带过来二十多个厨子,为什么没有人上奏,都给我遣送回去,让司法部门抓起来问罪。当时光禄寺是典膳局的管理部门,光禄寺的负责人向朱棣解释了一下,这才没有责罚那些厨子,并且让他们留下来了。从此以后,朱棣规定,取消专门给太子做饭的项目,并且让光禄寺每天给太子提供两顿饭,其他东西一概不允许,饿了就饿着(此时朱棣应该在想,吃什么吃,这么胖了还吃吃吃)。不光光禄寺,其他一些部门也是不敢对太子提供吃食。我感觉朱棣对太子真是太不好了,嫌弃他的长相,处处为难他,公开欺负太子,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未来的皇上,为什么处处刁难呢,真是不能理解。

    朱棣看不上太子朱高炽,但却十分宠爱朱瞻基,所以每次朱棣训斥朱高炽的时候,朱瞻基经常过来帮助自己的父亲,劝他不要生气,注意身体。

    有一次朱棣训斥一个文官,朱高炽帮忙说话,然后被朱棣狠狠的教训,还说他是不是想早点当皇上,所以才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朱高炽真是比窦娥还冤。太子妃张氏听闻了这件事,就立刻派人找朱瞻基去劝朱棣。朱瞻基来到乾清宫,看到朱棣正对着跪在殿下的朱高炽一顿猛骂,就对朱棣说:“皇爷爷,不要生气,身体最重要啊,您不是说要带孙儿一起狩猎吗,咱们明天就去好不好?”朱棣看到自己的孙儿来了,立刻就让朱高炽回去了,也不再继续责骂。朱瞻基多次为自己的父亲解围,真可谓是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啊,如果不是朱瞻基,朱高炽大概率当不上太子。

    朱棣拉着朱瞻基一起坐下,朱棣问朱瞻基:“瞻基,你看看你这个父亲,真是一点儿都不像我啊,整天就知道跟那些文官在一块研究什么诗书礼仪,一点儿男子气概都没有。”朱瞻基说:“皇爷爷您一统天下,南征北战,威震四方,天下没有人敢不尊敬您,父亲对您也是景仰万分,经常教导我们这些晚辈向您学习。父亲他腿脚不便,不能像皇爷爷您一样征战沙场,不能在北疆战事上为您分忧,父亲经常对此感到很遗憾,常常伤心的流泪。父亲深知自己没有像皇爷爷一样英勇矫健的身躯,所以就在诗书礼仪方面多下功夫,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多为皇爷爷分忧,让皇爷爷少一点烦恼,这样皇爷爷身体也会更健康,就可以更长久的领导天下子民走向更辉煌的明天。”朱瞻基可真会哄朱棣开心啊,朱棣听了朱瞻基的话,心情好了很多。朱棣又说:“瞻基,皇爷爷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最近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皇爷爷这是老了啊。你父亲只会文,不会武,北方蒙古的骑兵不断滋扰我大明边疆百姓,我常常想,只要我在,就会打的他们不敢来犯。但是,皇爷爷老了,总有打不动的一天,以后国家的重担就要落在你的肩上了,皇爷爷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对你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