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胡濙此去江浙一带,还肩负着一个更大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前面讲过就在朱棣靖难之役打到南京城的时候,眼看着就要攻入大殿了,此时杨荣站出来问朱棣“殿下是先去祭陵呢,还是先去即位呢”,然后朱棣就调转马头,先去祭拜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这个行为应该是事前安排好的,目的是为了给建文帝争取逃跑的时间。后来朱棣进入宫殿的时候,发现皇宫大殿被人烧毁,人人都说是建文帝防火少了宫殿,同时携带皇后一起殉国了。但从杨荣拦着朱棣进宫的道路可以看出,建文帝并没有跟大火一起殉国,那么此后建文帝去哪儿了呢?一些史书记载说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还有一些说建文帝坐船逃去了国外,据说建文帝去过云南,海南,江苏,浙江等地,还在一些寺庙里的山崖上留下诗句,比如: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黄屋住困瓢。
南来瘴岭千寻险,
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
袈裟已换衮龙袍。
百官侍从归何处,
唯有群鸦早晚朝。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传说,建文帝到底在哪儿呢,朱棣特别想知道,而且必须知道,因为如果建文帝还活着,那么他的帝位就不稳固,朱允炆是正统皇帝,如果东山再起,那么朱棣的帝位岌岌可危,所以朱棣根本不相信宫殿里被烧死的那些人里面有朱允炆。于是,朱棣不断派人出去秘密寻找,胡濙是一路,是陆地上的,郑和也是一路,是在海外寻找。
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人,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人远征云南,平定云南叛乱的时候,收到很多儿童战俘,他们的命运就是--阉割。阉割以后就跟着大明军队四处打仗,后来被朱棣看中,成为了朱棣的近侍。后来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在郑村坝之役中立下大功,后来朱棣登上帝位,赐名“郑和”。
1405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程。郑和的帅船非常大,比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任何一艘船都大,而且船的质量很好,这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对造船技术的重视,到了永乐年间,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位居全世界第一。伴随着声声号角声,郑和带着两万多人出发了。一路上,郑和的船队到达了占城、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丽(印度科泽科德),看到有些国家有叛乱,就帮忙平叛,看到别的国家不懂文字,不懂礼仪,就叫他们认字,学习礼仪,看到一些地方贫穷落后,就给他们一些谷物种子,教他们种植庄稼,甚至给他们一些援助的生活用品,所到之处,郑和的船队带去的是大明的善意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强大国家的气度与底蕴。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大国。
1406年(永乐四年),历时一年多,第一次远航就这样完成了,郑和带领着两万多人回来了,虽然没有带回来建文帝的消息,却带来了很多外国使者,这些外国人看到强大的大明王朝,纷纷向大明朝贡,朱棣非常满意,下旨给郑和和他的船队很多奖赏。
此后,在1407年(永乐五年),1409年(永乐七年),1413年(永乐十一年),1417年(永乐十五年),1421年(永乐十九年),郑和又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虽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消息,但是朱棣好像对此事不太在意了。因为他的帝位来路不正,所以他更在意的是沿海各国对大明的敬仰,他更在意的是万国来朝的盛景,他更在意的是各个国家(虽然都是小国家)对他大明皇帝身份的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阅罢楞严磬懒敲,
笑看黄屋住困瓢。
南来瘴岭千寻险,
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
袈裟已换衮龙袍。
百官侍从归何处,
唯有群鸦早晚朝。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传说,建文帝到底在哪儿呢,朱棣特别想知道,而且必须知道,因为如果建文帝还活着,那么他的帝位就不稳固,朱允炆是正统皇帝,如果东山再起,那么朱棣的帝位岌岌可危,所以朱棣根本不相信宫殿里被烧死的那些人里面有朱允炆。于是,朱棣不断派人出去秘密寻找,胡濙是一路,是陆地上的,郑和也是一路,是在海外寻找。
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人,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人远征云南,平定云南叛乱的时候,收到很多儿童战俘,他们的命运就是--阉割。阉割以后就跟着大明军队四处打仗,后来被朱棣看中,成为了朱棣的近侍。后来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在郑村坝之役中立下大功,后来朱棣登上帝位,赐名“郑和”。
1405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程。郑和的帅船非常大,比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任何一艘船都大,而且船的质量很好,这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对造船技术的重视,到了永乐年间,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位居全世界第一。伴随着声声号角声,郑和带着两万多人出发了。一路上,郑和的船队到达了占城、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丽(印度科泽科德),看到有些国家有叛乱,就帮忙平叛,看到别的国家不懂文字,不懂礼仪,就叫他们认字,学习礼仪,看到一些地方贫穷落后,就给他们一些谷物种子,教他们种植庄稼,甚至给他们一些援助的生活用品,所到之处,郑和的船队带去的是大明的善意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强大国家的气度与底蕴。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大国。
1406年(永乐四年),历时一年多,第一次远航就这样完成了,郑和带领着两万多人回来了,虽然没有带回来建文帝的消息,却带来了很多外国使者,这些外国人看到强大的大明王朝,纷纷向大明朝贡,朱棣非常满意,下旨给郑和和他的船队很多奖赏。
此后,在1407年(永乐五年),1409年(永乐七年),1413年(永乐十一年),1417年(永乐十五年),1421年(永乐十九年),郑和又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虽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消息,但是朱棣好像对此事不太在意了。因为他的帝位来路不正,所以他更在意的是沿海各国对大明的敬仰,他更在意的是万国来朝的盛景,他更在意的是各个国家(虽然都是小国家)对他大明皇帝身份的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