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帝后初相见

加入书签


    明军在朱棣的率领下一路向北,从二月份走到六月份,走了四个多月,一路上遇到少量的瓦剌军,每次都很快把他们打跑。朱棣意识到这有可能是马哈木计划好的,先派少量的游击队去试探敌情,后面可能会有陷阱,所以朱棣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很谨慎。

    这是朱棣第一次带着朱瞻基出征打仗,是为了让他感受真正的战场,同时让他学习军事技能,但不会让这个一国储君去参加战斗,必须要保证朱瞻基的安全,所以朱棣派很多身穿盔甲的铁骑来保护朱瞻基,他们的战马也是披着盔甲。史书这样记载:专以铁骑五百护卫。

    1414年(永乐十二年),六月初三,大军来到了撒里怯儿,继续往前走,明军的前锋将领刘江在三峡口遇到了敌人,立刻带领士兵发动猛烈攻击,将他们全部击溃,皇上朱棣认为马哈木的主力军队应该快到了,就命令大军严阵以待。过了一会儿,前锋刘江抓到一个俘虏,俘虏交代,马哈木率领军队就在距离此地百里的忽兰忽失温。朱棣听后,猜到了马哈木已经做好了准备,等着明军过去,那就在忽兰忽失温进行决战吧。朱棣率军日夜兼程,在六月初七到达忽兰忽失温,来到了马哈木安排好的战场。朱棣环顾四周,仔细观察了忽兰忽失温的地势,此地多是险峻的山岭,特别适合埋伏,而且敌军很可能在高处的山上,这个马哈木还挺会选地方。站在高处的马哈木看到明军过来了,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刻命令三万骑兵发动攻击,一时间,只见三万蒙古骑兵从山上从下来,气势汹汹,人喧马嘶,震动天地。马哈木以为这一仗,明军输定了,但他没想到,朱棣还是朱棣,还是那个你们蒙古人打不败的那个朱棣。看到三万人马从山上自上而下冲下来,明军最前面的军队有序的往后退,中间瞬间空了出来,一队人员立刻补位,这些就是明军的神机营(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只见士兵们有条不紊的拿出火铳(火铳又称“火筒”,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对准面前的瓦剌骑兵,中军主帅柳升一声令下,火铳发射,一瞬间,瓦剌的军队人仰马翻,唉声嚎嚎,前面一排的瓦剌骑兵被打下马。在神机营换弹药的空隙,瓦剌军继续往前冲,这个时候明军又换了队形,朱棣率领大队骑兵从后面冲出来,从左右两边攻击瓦剌军,一时间,瓦剌军队四处逃散,瓦剌首领马哈木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气愤,气的他骑着马就逃跑了,谁都没他跑得快。看到首领都跑了,手下的人自然也就不打了,也都纷纷效仿马哈木,骑着马狂奔而逃,但朱棣不放过他们,率领大军穷追猛打,一直追到土剌河,生擒十几个瓦剌兵,马哈木连夜北逃。

    打着打着,朱棣突然发现皇太孙朱瞻基不见了,这下可坏了,打仗输赢不要紧,大明未来继承人丢了可不得了。那么此时朱瞻基去哪儿了呢,大战开始的时候,朱瞻基跟军中皇旗在一起,没有参战,但是当明军击退瓦剌军的时候,朱瞻基的侍卫宦官李谦认为自己很勇武,想展示一下,就跟朱瞻基说:“殿下,敌军已经被击退,我们也可以趁机去打几下。”十五岁的朱瞻基就跟着李谦一起去追击瓦剌军,瓦剌军一边跑一边观察追过来的人,他们发现追过来的只有五百人左右,而且还有一个身穿皇家衣服的指挥官,于是就回过头来,集中兵力攻击这个五百人的队伍,刚开始,训练有素的铁骑顽强的保护着朱瞻基,但毕竟人数有限,瓦剌军越来越多,眼看着朱瞻基前面的保护队伍就要被打散了,朱棣派过来的救援兵到了,在士兵的簇拥保护下,朱瞻基这才安全回到军营。看到毫发无损的朱瞻基,朱棣这才放下心。怂恿朱瞻基追击的侍卫宦官李谦深知自己犯了大错,畏罪自杀。这真的是死的不亏,幸亏朱瞻基没事,不然朱棣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自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