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一次随军远征-第2/6页

加入书签
    不久,朱棣决定出兵安南(今越南),也叫交趾。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安南国是中国的属国,朱元璋册封安南国国王陈氏,从此以后,安南国每年向大明朝贡。而且国王的继任等大事要向大明皇帝报告,得到正式册封以后,国王的身份才能合法化。到了朱棣时期,安南国开始捣蛋了,越来越调皮了,朱棣决定出兵安南,让他们老实点,别一天天的整些幺蛾子。这是皇帝的决定,召开大会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可是解缙就偏偏要出头,他反对朱棣出兵安南国,因为他觉得安南国在大明的边缘,也不富裕,每年的贡品也只是一些土特产,就算设置了中央政府,也很难控制,更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去攻打他们,劳民伤财,最后还是老百姓承担了所有苦难。解缙说的没错,道理是对的,朝廷大多数人也是这样想的,能够在朝廷当大官的人,智商都是够用的,但情商就不一样了,人家也知道是这个道理,但是都不说,因为不想得罪皇帝陛下。这个仗不是非打不可,而是皇上要打,就必须打,你一个知识分子逞什么能呢。你以为你还是当初最得宠的主编吗?时过境迁,当时你有用,皇上当然会听取你的一些意见,并且对你赞不绝口,现在呢?你已经完成了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你的价值就是《永乐大典》,现在只是留给你一个官位,不要再得寸进尺了。朱棣听了解缙的话,又是一脸冷气。此后,朱棣对这位永乐第一大才子越来越烦,越看越讨厌,就把他贬去了广西,此时的解缙已经是第二次被贬到偏远地区,由于第一次他有机会回到了京城,所以这一次他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伤心,他以为他还可以像第一次那样东山再起。没想到他被朱棣一贬再贬,越贬越远。

    1411年(永乐九年),解缙按照规定,进京汇报工作,这个时候恰好碰巧了朱棣不在京城,他正带领着五十万大军远征鞑靼。解缙汇报完工作以后,就顺便去拜访了太子朱高炽,拜访完以后就离开京城直接回去了。这件事又被朱高煦抓住了,他向朱棣告状:解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意思就是解缙专门趁着皇上外出不在京城的时候去拜见太子,故意破坏国家规定,不像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朱棣听了勃然大怒,立刻下旨逮捕解缙。朱棣认为这是解缙勾结太子的证据,有可能趁着皇帝不在京城谋划什么,本来解缙就多次忤逆皇帝,跟皇上对着干,现在直接下大狱了。在严刑拷打之下,解缙被逼招供,还被迫说出太子身边的很多大臣,说他们都对皇帝大不敬。于是,太子身边的辅佐大臣纷纷下狱,朱高煦用这种方法狠狠地打击了太子以及辅佐太子的大臣。

    1415年(永乐十三年),有一天,明成祖朱棣在看一个单子,一个大狱里的人员名单,突然问:“缙犹在耶?”这句话有很深的意思,有可能是问解缙是不是还在大狱里??也有可能是问怎么过了这么久,解缙还活着。一般情况下皇上问这种问题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释放,第二就是杀掉。显然朱棣问解缙这句话不是第一种情况。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一听就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他知道皇上要杀解缙了。

    纪纲回到狱中,他不想对解缙施以酷刑,因为在他心里,这位大才子是值得敬重的,所以他想给这个明朝第一才子最后的尊严,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既可以让皇上满意,又可以保留解缙尊严的方法。纪纲走过来对解缙说:”我请你喝酒吧。”解缙当时应该想到了自己的结局,就跟着纪纲出去了。他们喝酒当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一片一片的雪花慢慢的落在草地上,落在地面上,落在树枝上,落在南京大明宫殿的每一个瓦片上,顷刻间,皑皑白雪就把南京大明宫殿覆盖了。解缙意识到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喝酒了,索性就喝个痛快吧,解缙一瓶接一瓶疯狂的把酒往肚子里灌酒,他喝下去的不只是酒,还有多年的委屈,无法实现的抱负,还有对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怨恨,也有对人心的迷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种种的情绪,解缙醉倒在大雪中,一片又一片洁白的雪花把这个大才子埋葬了,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有且只有雪花参加了他的葬礼,他们仿佛也在为这个大才子感到不值,专门选择今天为他送行。至此,大明王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与世长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