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助我也-第3/4页

加入书签
    朱棣在去大宁之前,就安排好长子朱高炽防守北平。朱高炽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人,一条腿有残疾,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朱棣安排这个儿子防守北平,也是表现出对朱高炽极大的信任。虽然朱高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五十万大军真是挺吓人的,而且南军使用了大炮配合人力攻城,眼看着顺城门就要被攻破,大将梁明率军赶来,一起防守此门。不久,燕王世子妃张氏(朱瞻基的母亲)带领城里数千名妇女一起爬上城墙,拿起瓦片往下扔,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最终,围攻顺城门的南军被击退。

    此门没有攻破,没关系,总有一个门可以攻破。此时的李景隆特别激动,因为朱棣不在,这座北平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自己可以扬眉吐气了。可他没想到朱高炽接下来的计划让他又一次成为了笑柄。

    时间来到了半夜,朱高炽派出一队勇士,对北平城外的南军进行偷袭,南军毫无防备,瞬间一片混乱,胆小的李景隆连忙下令退营十里。真就是: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们就这样,闯进我的营里,让人好生气。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景隆这么愚蠢,都督瞿能就是一个有军事才能得人,他感到燕军这个偷袭活动只是虚张声势,只要趁势猛力攻击,北平城必破。瞿能和自己两个儿子带着一队一千多人的精锐骑兵,选择防守薄弱的张掖门进行攻击,在他们猛力攻击下,防守的士兵纷纷败退,眼看着就要攻破城门了,李景隆这个愚蠢的家伙下令停止攻击,因为他怕瞿能抢了他的功劳(景隆忌能成功)。李景隆啊李景隆,真是个奇葩,对这个人我无话可说。

    此时是农历十一月,北方天寒地冻。朱高炽利用了这一点物理知识,让人连夜在城墙上浇水,第二天李景隆派人攻城的时候,发现城墙上全部都是冰,不能登城。北平保卫战以朱高炽的防守成功结束了。

    这时,朱棣带着从大宁抢来的朵颜三卫回来了。李景隆移营向河西,先锋都督陈晖渡河而东。燕王率兵到达一座孤山,列并于北河西,河水难渡。第二天就下雪,朱棣就默默祈祷:天若助我,就让河水结冰吧。当天夜里果然河水结冰,燕王就率军渡过河,打败了都督陈晖,陈晖手下的士兵准备从河上逃走,没想到河水融化,很多士兵溺亡。接下来,朱棣率军来到了李景隆的郑村坝大营,李景隆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朱棣给手下各个将领分配好了任务,左右夹击,最强悍的朵颜三卫从中间进攻,很快就连破七营,燕军直逼李景隆的营地。

    但是燕军虽然厉害,人家南军人多,可以消耗很多时间,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燕军越不利,所以要速战速决。这个时候一个人给朱棣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集中军力攻击李景隆所在的中军,只要中军移动,就可以趁势左右夹击,一定能够获胜。朱棣听取了这个意见,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叫马三保,后来朱棣赐名——郑和。

    没想到朱棣还没有开始攻击,李景隆已经连夜逃跑了,而且他是只顾自己逃走,没有带着士兵们一起走。由此可见,李景隆这个人既没有智商,也没有担当,再次对他无话可说。南军知道李景隆逃走以后,也都放弃兵器粮食,纷纷逃走。在燕军的追击下,南军崩溃大败。

    郑村坝战役的失败被黄子澄知道后,他瞒着消息不报,因为李景隆是他推荐的,他怕受牵连。当朱允炆问他的时候,他说:“两军交战,南军打胜了很多次,但是现在天气寒冷,士兵不堪忍受寒冷,所以就暂时去德州,等来年春天必能战胜逆贼。”黄子澄还私下告诉李景隆不要把郑村坝打败仗的消息告诉朱允炆。

    李景隆退到了德州,稍作休息,重新整顿军队,毕竟自己还是统帅,只要没有为国捐躯,这个仗还是要继续打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