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助我也-第2/4页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高手就是高手,又一个一箭双雕,军事天才不是盖的。结果真如燕王所料,吴高退居山海关,燕兵狂追,杀敌数千。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有人建议皇上攻永平,以动北平,朱允炆没有采纳。

    靖难之役到现在四个月了,燕王朱棣还在北平周围转悠。虽然李景隆不会打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傻瓜,有很多有勇有谋的将领和士兵在等着朱棣。五十万人就是十个打一个,也能把燕军体力耗尽。既然决定靖难了,就得拼命。因为你不能失败,你要打败所有人,打败每一个阻止你的人,才能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朱允炆可以失败,哪怕失败一百次,人家也是正统皇帝,还是可以派兵去打你,你是反贼,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造反的成本很高,每一天都要拼命,每一场战争都不能失败。这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面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朱棣想起了一个人,宁王朱权,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拥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统领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是由投降明军的一队蒙古军组成的,个个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当时的人都说: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此时已经是农历十月份了,北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燕王朱棣带着大军去往大宁(宁王属地)。快到大宁的时候,燕王命人停下,让大军驻师城外,只带了几个手下入城,宁王看他没有带着大军进城,便稍微放松了心情,宁王虽然也看不惯朱允炆削藩的行为,但自己并不想跟着朱棣一起造反,所以对于朱棣的到来,宁王非常谨慎。

    朱棣一见到宁王,就装出一副可怜相,悉数兄弟之情,对着宁王把自己的委屈一吐为快,说自己如何被逼无奈才发动靖难之役,心中的苦没人知道,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走投无路才来寻求帮助,希望宁王可以帮助自己向皇上上奏放过自己,不然自己一家人命不保矣。宁王一边答应他可以上奏让皇上赦免他,一边警惕着这个造反的人。

    朱棣就这样在宁王府住了几天,两个兄弟表面看起来相处很融洽,但宁王时刻提防着这个造反之人。燕王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了(私下重金收买朵颜三卫),便说自己要回去了,宁王暂时松了一口气,这个不速之客终于要走了。

    为了表示兄弟情谊,宁王表示把朱棣送到城外,朱棣自然毫不客气,送吧,最好送远一点。

    就这样宁王把朱棣送到了城外,宁王正要告别,朱棣一把抓住宁王的手,露出凶狠的表情:“老弟,跟哥哥一起靖难吧。”

    宁王一脸震惊,你开什么玩笑,我还想多活几年呢。我可不是开玩笑,宁王说:“此地虽是城外,但还是我的地盘,你敢怎样?”

    燕王朱棣一声令下,提前埋伏好的士兵纷纷出来喊打喊杀,宁王手下朱鉴奋战而死,其他人已经被朱棣收买。就这样,宁王不得已跟朱棣成为了队友,朵颜三卫也归朱棣了。此时朱棣答应宁王,若得天下,平分一半给他。于是,宁王一家人只好收拾好行李跟朱棣一起去北平。

    李景隆听闻朱棣去了大宁,心中大喜。最可怕的敌人已经出城了,我带着五十万大军还攻不破一个北平城吗?于是率领大军攻击北平,首先在北平九门都修筑堡垒,在郑村坝设置了九座大营,同时派兵进攻通州,一切准备好以后,李景隆对北平发起攻击。

    朱棣在去大宁之前,就安排好长子朱高炽防守北平。朱高炽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人,一条腿有残疾,大概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朱棣安排这个儿子防守北平,也是表现出对朱高炽极大的信任。虽然朱高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五十万大军真是挺吓人的,而且南军使用了大炮配合人力攻城,眼看着顺城门就要被攻破,大将梁明率军赶来,一起防守此门。不久,燕王世子妃张氏(朱瞻基的母亲)带领城里数千名妇女一起爬上城墙,拿起瓦片往下扔,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最终,围攻顺城门的南军被击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