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加入书签


    此时的朱瞻基还是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所以他现在戏份不多。我们还是接着把故事背景交代清楚。

    夺取北平以后,燕王又来了一次誓师大会,主要内容就是,现在天下不太平,朝廷有奸臣,主要就是指齐泰和黄子澄,我们现在进京勤王,杀掉奸臣,请大家跟我一起去帮助皇上。一般造反的人都不说自己造反,即使做坏事也得说的很有正义感。

    退兵到怀来的明将宋忠,聚集了北平附近的明军,为了激起士兵们的怒气,宋忠说了一个谎言,他告诉士兵们,你们的亲朋好友都被燕军杀害了,为了给家人们报仇,我们一定要跟燕军拼了。士兵们瞬间怒气冲天,表示一定跟他们拼命。

    不怕士兵没文化,就怕军队有奸细,古往今来,有太多被出卖的将军了。宋忠可真是倒霉,恰巧他的军队里有一个奸细。这个奸细把宋忠的计划告诉了燕王,燕王就派人把北平士兵们的亲属都接过来,安排他们站在前锋位置,还没开打,大家就哭着喊着认亲去了,哎呀,兄弟姐妹们,七大姑八大姨们你们都没事啊,没事就好,现场一片混乱,士兵们都觉得被宋忠骗了,军心瞬间瓦解,士兵们都跟自己亲戚手拉着手回家了,留下宋忠在风中凝固,这一仗打的真是荒唐啊!不过还是有不少有骨气的士兵,他们和宋忠一起被燕军擒获,都不肯降,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样的人永远都值得赞颂,为他们点赞。

    北平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朝廷,建文帝朱允炆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建文帝站在龙椅旁边,把满朝文武看了一边又一遍,能出去跟朱棣打仗的也只有老将耿炳文了。朱元璋杀了很多开国名将,为什么没有杀害耿炳文呢,原由在他的封号中,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因为当年他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驻守长兴十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城池固若金汤,极大的牵制了张士诚的力量。因为他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所以朱元璋觉得就算有藩王造反,耿炳文可以守卫京城。可现在建文帝朱允炆交给耿炳文的任务是进攻,不是防守,这就要坏事了。

    关键时刻,朱允炆选错了人,可这还不是更离谱的,下面这件事才叫离谱,真可谓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就在朱允炆亲自把兵权交给耿炳文,亲自送耿炳文出征的时候,很认真的对他说:“请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听到这里,我想不止耿炳文一个人懵了,我也懵了,无语,非常无语。大哥,你脑子瓦特了,人家是要来夺取你的皇位夺取你的性命的,这是叛乱,是造反啊!人家跟你玩命,你跟人家讲感情,吃瓜群众都气的把瓜摔烂了。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社会背景,就知道朱允炆这样的表现也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在明朝那个长幼尊卑,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晚辈对长辈做出残酷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朱允炆有这个道德包袱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哥,你是皇帝啊,这是残酷的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命的,不能用普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说到底朱允炆还是太仁慈,看来善良的人真的不适合当皇帝啊。

    1399年,建文元年,八月,耿炳文率领大军三十万来到了真定,命徐凯率兵十万驻守河间,潘忠驻守莫州,杨松率领先锋九千人进驻雄县,待主力会集后再发动攻击。朱棣派张玉去侦察耿炳文的军营,他回来说:“耿炳文的军队毫无军纪,特别懒散,一看就是打败仗的军队,潘忠和杨松挡住了我们南下的路,应该先把他们两个擒住,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南下。”听听张玉的口气,目中无人,轻敌,傲娇,不过看看张玉的履历就知道他有这个能力说这种话。都说朱棣手下有两名大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果然诚不欺我。朱棣听完以后,很认同他这个说法。

    朱棣面对着几万士兵,郑重的说:“今天晚上中秋之夜,明军肯定会放松警惕,我们可以趁着他们喝酒大醉的时候发起进攻,必能攻破雄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