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燕王起兵

加入书签


    道衍这个人啊,你要说他体重有一百斤,九十斤都是反骨,就是不断的鼓动朱棣造反。道衍,原名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现在江苏人。

    有一天,姚广孝走在大街上,袁珙(人称天下第一相士,算命特别准)看到了他,立刻眼睛一亮,把姚广孝一把拉过来,吃惊的对他说:“你这个人长的真是不一般啊,眼睛是三角形的,看起来就像一只生病的老虎,生性喜好杀戮,真是少见啊。”老话说相由心生不是没有来由的,从此姚广孝和袁珙成为了朋友。

    该说不说,姚广孝自己家境不错,又学习了很多知识,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报效国家呢?据说他考了几次没有考上,就慢慢失去信心,看破红尘。

    有一天早上,一直报国无门、历尽坎坷的姚广孝来到一座山上,他坐在一个大岩石上,对面是高耸入云,层峦叠嶂的一座座高山,山上云雾缭绕,颇似仙境。姚广孝大声的对着大山喊道:“苍天啊,大地啊,我姚广孝三岁读书,五岁写字,学了那么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然后就发疯似的大声吼叫(此处可以自行脑补画面)。大山听到了他的怨恨,大山听到过很多人的呐喊。古往今来,但凡人们有什么心事,开心的,不开心的,郁闷的,求姻缘的,求财富的,求功名的,都过来喊一喊。大山也不知道人类为什么总欢对着他大喊大叫,也不知道他们喊些什么,无所谓了,喊就喊吧,反正你不是第一个来喊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此以后,姚广孝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削发为僧,这时,他才十几岁。但即使当了和尚他也不消停。

    有一天,道衍跟朱棣说有一个相士名叫袁珙,相术颇为厉害,殿下可以一见。朱棣就命人把袁珙叫来府里,这个时候朱棣正在跟手下的人一起喝酒聊天,袁珙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突然,扑通一声,只见袁珙双膝跪地,朝燕王跪拜,大家的眼神瞬间齐刷刷的看着这个身穿黑色道士服,头戴道士帽的人。只见他面色严肃,义正言辞的说:“殿下怎么可以这样自轻呢?”朱棣应该是猜到了袁珙接下来要说的话,就挥挥衣袖,散去左右。

    袁珙便说:“殿下乃太平天子也。”朱棣怕隔墙有耳,被人怀疑,暂时没做回应。过几天就私下召袁珙入府,成为了自己的谋士。

    那么姚广孝是如何来到朱棣身边的呢?这还得多亏了朱元璋。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十个藩王要去封地了,明太祖朱元璋选择了十个僧人分给各位藩王,目的是给他们祈愿纳福。和尚虽然剃发为僧,但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是个人就知道为自己谋取利益,所以每个僧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跟随哪个藩王比较好,有的属地很富裕,有的属地风水好,这个时候,只有这个道衍和尚一直默默的关注着燕王朱棣,看着燕王一步一步走到自己这边来了,道衍对燕王行礼,然后说:“如果殿下选择贫僧侍奉,贫僧有一大礼相送。”朱棣看着这个面相不同寻常的和尚,上下打量一番,心想:我是皇帝的儿子,什么都不缺,想要送我礼物,一般的可入不了我的眼,暂且听他怎么说。燕王说道:“说来听听,是为何礼?”道衍脸上显露出狡黠的目光,说:“贫僧送一顶白帽给殿下戴。”朱棣听完,心中大喜,因为朱棣本身就是藩王,王上面加一个白就是皇,是要助力燕王夺取皇位的意思。于是朱棣就选择了道衍一起去封地。

    现在把镜头拉回1399年,七月份,谢贵和张昺赶到了北平,奉旨把燕王府包围,对里面的人大声说道:“我们奉旨来逮捕燕王的官属,请燕王配合我们的工作。”燕王一听,不是来抓我的,那就好,吓我一大跳,那我可得赶紧想对策,时间不等人啊。朱棣连忙把张玉,朱能叫过来商量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