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寝室里有写信的,也有闲聊的。后来,在王非非的提议下,打牌:5、10、K。李央观牌不语。大家提起了康德,他才来了劲。胡教授说康德一生未婚,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只在书斋和讲坛上度过,而且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他是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
一天真吃一顿饭吗?
还真有可能?郑金辉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天一顿饭。
大家谈到郑金辉时,郑金辉并不插嘴,抱一本康德的书在读,根本未听别人说他什么。当章沪生怀疑“一天吃一顿饭”的话时,李央说:完全有可能,康德身高157厘米,消耗不了多少卡路里。他的个子比咱们在座的都低。
郑金辉仍没吭声。他一天吃一顿饭并不是因为康德,而是没钱。他每天看书、听课都是饥肠辘辘。他饿极了!
王非非和章沪生一样,算是寝室里的“贵族”了。王非非虽不像章沪生是“飞”来的,因为他是走了“地下”。他想多走走、多看看而已。他喜欢波德莱尔。章沪生则爱穿花衣服,让人觉得女性化。其实,所谓“花衣服”,也就是他常穿的睡衣。他只不过是常穿睡衣习惯了,显得极端化。
在李央看来,“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陆南阳则不这样认为。他偷偷建议大家为食不裹腹的郑金辉进行募捐。这一点,孟小虎举双手赞同,因为他们同属一个阶级。
不知谁提议,在全室提倡一种中庸之道。何为中庸之道?旁征博引惯了的孟小虎说:2500年前,孔子见了美女南子把持不住了。南子是卫国国君夫人。孔子左右为难,在伪君子和登徒子之间,突然受鲁桓公宗庙瓦罐的启发,遂采取中庸之道,用眼光和语言来传达美丽、辐射温柔。
王非非说,就怕事与愿违,有个什么作家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常常把世界做坏,把弗洛伊德做成红灯区,把共产主义做成古拉格群岛。当大家在后来谈起诗人自杀这个问题时,他还引用伊沙在《饿死诗人》里的话:让那些企图在诗歌中称帝的穷酸书生们玩蛋去吧,公开的铁轨和没盖盖的湖是他们惟一的归宿。
第二天,李央打饭时格外早。他起床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睡呢。寝室里一片安静。雄辩艺术家们在争执了一晚上之后累了,刚刚进入梦乡。透过窗帘的缝隙,已看到晨熹在昏暗中撑起一片微亮。他拿了洗脸用具,去水房冲凉。他在冬天仍保持这一习惯。食堂里打饭的人不很多,李央打了饭仍去昨天那个位置。他时不时看看门口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他竟然又想到了昨天晚饭时见到的那个女生。这也许好笑,他的头脑里经常充满了不切实际的虚妄念头。他充满了自相矛盾。对面位置空着,而且一直空着。后来,一个男生占了那个位置。他才不再徒劳地胡思乱想。
开课了。教八楼107室。下午两点,来了一个社科院某所的研究员。他以“从中国的通变观念来看当代和未来的文化发展趋向”这一吓人题目,讲了近3个小时。他强调“和、善、乐、多、流”,并回顾“文革”给人带来的心灵创痛。李央在中途递了一个条子,让他谈谈商品经济给文学带来的冲击等问题。研究员始终未涉及李央提的问题。于是,李央晚饭时仍在琢磨它。
食堂外面,一个女生在挤挤攘攘中突然尖叫一声。他凑近一看,原来食堂门的铁把手把她的衣服划开了一条缝。
李央觉得无趣,转身向回走,刚走几步,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又急急返过去了。他觉得划破衣服的女生很像那天吃饭找不到位置的女生。他正在像一个倒霉的失主寻寻觅觅时,一只小手在他肩上出其不意地拍了一下。他扭头去看,竟是魏红。她站在他的身后。
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吧?
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李央让她叫他李大哥好一些,助人为乐的苏联老大哥。
那就叫苏联老大哥,如果不行就叫——山姆大叔吧!别以后出尔反尔就成!
魏红和李央说笑着。三年前的笔会,仅17岁的她被他划为“儿童组”。而他呢?20岁的年纪还非以“老年组”自居不可。他们之间的“代沟”还挺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一天真吃一顿饭吗?
还真有可能?郑金辉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天一顿饭。
大家谈到郑金辉时,郑金辉并不插嘴,抱一本康德的书在读,根本未听别人说他什么。当章沪生怀疑“一天吃一顿饭”的话时,李央说:完全有可能,康德身高157厘米,消耗不了多少卡路里。他的个子比咱们在座的都低。
郑金辉仍没吭声。他一天吃一顿饭并不是因为康德,而是没钱。他每天看书、听课都是饥肠辘辘。他饿极了!
王非非和章沪生一样,算是寝室里的“贵族”了。王非非虽不像章沪生是“飞”来的,因为他是走了“地下”。他想多走走、多看看而已。他喜欢波德莱尔。章沪生则爱穿花衣服,让人觉得女性化。其实,所谓“花衣服”,也就是他常穿的睡衣。他只不过是常穿睡衣习惯了,显得极端化。
在李央看来,“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陆南阳则不这样认为。他偷偷建议大家为食不裹腹的郑金辉进行募捐。这一点,孟小虎举双手赞同,因为他们同属一个阶级。
不知谁提议,在全室提倡一种中庸之道。何为中庸之道?旁征博引惯了的孟小虎说:2500年前,孔子见了美女南子把持不住了。南子是卫国国君夫人。孔子左右为难,在伪君子和登徒子之间,突然受鲁桓公宗庙瓦罐的启发,遂采取中庸之道,用眼光和语言来传达美丽、辐射温柔。
王非非说,就怕事与愿违,有个什么作家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常常把世界做坏,把弗洛伊德做成红灯区,把共产主义做成古拉格群岛。当大家在后来谈起诗人自杀这个问题时,他还引用伊沙在《饿死诗人》里的话:让那些企图在诗歌中称帝的穷酸书生们玩蛋去吧,公开的铁轨和没盖盖的湖是他们惟一的归宿。
第二天,李央打饭时格外早。他起床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睡呢。寝室里一片安静。雄辩艺术家们在争执了一晚上之后累了,刚刚进入梦乡。透过窗帘的缝隙,已看到晨熹在昏暗中撑起一片微亮。他拿了洗脸用具,去水房冲凉。他在冬天仍保持这一习惯。食堂里打饭的人不很多,李央打了饭仍去昨天那个位置。他时不时看看门口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他竟然又想到了昨天晚饭时见到的那个女生。这也许好笑,他的头脑里经常充满了不切实际的虚妄念头。他充满了自相矛盾。对面位置空着,而且一直空着。后来,一个男生占了那个位置。他才不再徒劳地胡思乱想。
开课了。教八楼107室。下午两点,来了一个社科院某所的研究员。他以“从中国的通变观念来看当代和未来的文化发展趋向”这一吓人题目,讲了近3个小时。他强调“和、善、乐、多、流”,并回顾“文革”给人带来的心灵创痛。李央在中途递了一个条子,让他谈谈商品经济给文学带来的冲击等问题。研究员始终未涉及李央提的问题。于是,李央晚饭时仍在琢磨它。
食堂外面,一个女生在挤挤攘攘中突然尖叫一声。他凑近一看,原来食堂门的铁把手把她的衣服划开了一条缝。
李央觉得无趣,转身向回走,刚走几步,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又急急返过去了。他觉得划破衣服的女生很像那天吃饭找不到位置的女生。他正在像一个倒霉的失主寻寻觅觅时,一只小手在他肩上出其不意地拍了一下。他扭头去看,竟是魏红。她站在他的身后。
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吧?
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李央让她叫他李大哥好一些,助人为乐的苏联老大哥。
那就叫苏联老大哥,如果不行就叫——山姆大叔吧!别以后出尔反尔就成!
魏红和李央说笑着。三年前的笔会,仅17岁的她被他划为“儿童组”。而他呢?20岁的年纪还非以“老年组”自居不可。他们之间的“代沟”还挺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