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95章:户部算出来的一笔账-第3/4页

加入书签
    不仅仅是出海比较远,就是这回到内陆也是一样,从琼州到广州,再到江夏,要么水路、要么陆路到达京师,单程最短都要个把月的时间。

    广州这边属于岭南道,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但是萧奕知道,岭南道这边其实非常适合耕种,适合人居住,相比较北地的贫寒,岭南道这边真的是一个物产丰富之地,是一个大粮仓。

    所以,总的来说,海商的发展现阶段的收益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可观,不过,最起码也比大部分的生意好多了,越来越多的商贾参与到海商之中。

    出海的货物也越来越多,得到的白银也越来越多。

    但是,海商的交易总是延后,一个是货物的运输,要从全国各地到达码头,再从码头出海。

    这时候的船只还是帆船,最大的舰船也就是龙舟,在大海之上,也会容易被暴风雨吹翻。

    而且,东海之地的暴风时间比较长,比如五月初开始,到七月底,都不适合出海。

    一旦遇上暴风雨,整个船队都可能葬身海上。

    损失是绝对大的。

    有一些商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望而却步。

    一旦他的货船翻了,那就是打了水漂,一船的货物不说,还要赔偿船员的抚恤金等。

    大开海路,倾销商品,搞经济殖民,不是不能搞,但要讲方法,讲时间。

    不过,只以北伐而论,若海上暂且不能作为外挂,又该怎么捞钱呢?

    不过嘛,大约十来日后,时间来到十月初,高丽使节李中在、东瀛使节德川孝室,跟随着大乾的海商的队伍,一起抵达了京师。

    于是,京师就更加热闹起来了,百姓们也是第一次见到高丽、东瀛的特产、外加几十万贯的银钱从东门进入,过了坊街,到达朱雀街,于殿前司的护送之下,到达了皇城外。

    可以说,现在京师的不少百姓,还不知道这高丽和东瀛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有人说了,他们的脑海里面还是一片混沌。

    东海?

    东海又在什么地方。

    除非是有人描绘出来当初邸报上面报道出来的寰宇图,指着地图一一给他讲解,他才能有一点了解吧。

    再说高丽和东瀛的使臣,前者对大乾有过了解,也有来过京师,后者只是听闻,却很少踏上东土大陆。

    可以说,德川孝室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特别是这一路走来,他只觉得东土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已经无法想象的地步,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等到了京师。

    见到了大乾最为繁华的帝都,只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犹如蚂蚁一样的存在。

    原来,东土这边竟然有如此强大的一个上国存在,原来,传言中的天朝上国,是这样的!

    抵达鸿胪寺的礼宾院,不过一会儿,鸿胪寺卿耿南仲就带着人,正式接洽两国使者。

    高丽的使臣明显表现的比较好,因为北燕的关系,他们也早早开始学习中原汉语,还有中原的礼仪。

    从他躬身拱手施礼,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反观东瀛那边,见到锦衣官袍的耿南仲,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耿南仲微微一怔,心中顿时对高丽和东瀛两国有了一个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