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一)-第3/5页

加入书签
    行此道者,不说神仙、地仙,入了这人仙之境,也难犯贪嗔痴,再也难有悲苦喜乐的情绪,一颦一笑如入自然,所谓“抱朴”也。

    “抱朴”何解?是指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轻无疏,无彼无此,乃恪守保持,得道超然。

    所谓三尸之说,便是斩善恶、去自我,得道超然,同归“抱朴、自然”。

    去三尸也也好,走太上也罢,求道的终点终究是“一”。

    所谓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合而万物生,两人境界看似难以比较,实则相仿,是以道友相称了。

    道人不再虚言,讲明来意,原自称忘虚道人,往东万万里之外,有一藏延山,自居那小住一段时间。恰逢此时有好友相邀,去往古来峰上,寻那中天道友,同垂钓、共赋吟,赏天地乾坤。

    而其自身不过浮萍之根,随波而流,似柳絮般飘飞,踏云追风,游苍山洱海大地,访有如道友般神仙能人,盗大劫之后一丝天地气运,以求得道于天地,问道于玄黄。

    乘风至此山之上,突感心血来潮,机缘定此,不得不求一地而待。

    两杯新茶中,一缕青烟下,清虚如何算不到道士的来意?笑说:“道友在此山中可自选一处做为洞府,可行否?”

    “不敢推脱,如今幸得清虚道兄一山头,可除去浮萍根,定道山中人,是极我道缘已至,多谢道兄了。”忘虚高兴之余,复起身,做一礼首。

    两人又谈论些琐事,忘虚道人便准备动身定一处风水好洞府,清虚连忙起身拉住。

    原太会一劫,早闻中天道友拔剑无锋,出剑是雷光一闪,有银龙闹海、风浪寂灭,饕餮吞山、山河无波之势,倾海摧山不可挡也,特问忘虚道人是否可一同拜访。

    忘虚本以为主人家还有什么要求,原是如此事,放下心来说:“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区区小事,我自愿为道兄引荐。”

    在其答应后,清虚道人也是喜出望外,说:“好!好!道友待我采些灵芝、人参送与两位道友,以壮气血。摘些山间野果,垂钓闲谈以饱口腹。”

    黄之首又突然间开口:“就是这三位?”

    炀道人也不惯着直接送他一个脑崩,没好气的说:“就是这三位了。”

    然后继续讲:“两道人乘风御行,不过须臾到了古来峰。山间林地,三人席地而坐,清虚谈吐不凡,君子儒雅。忘虚谈笑之间,进退有度。中天少寡言,但句句为真性情。

    三人见面,清虚赠礼,中天摆上山野鲜果,忘虚起题,说“无天无地,五阴无阳,无形无象……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

    其余两道人一听来了兴致,谈五日,有天文地理之变化、太古洪荒之伟事,世间宝贝之奇妙。

    后于百年间,三人或乘云走雾、或车马、或踏步而行,访天下山川洱海,走乾坤、望玄黄、悟玄机。

    走遍三界二十八天,看那潮起潮落、东升西落,见那百态世间,草枯又荣,生死不息。

    百年之间不过瞬息,人间虽过三皇治世,五帝定伦,百废而复新,人道而昌盛,但任他时光流转,天道依旧,山水依旧,好友依旧。

    再回灵山,山林中一派祥和,幽林静谧之处,有山怪早生灵智,吸月华以养神,灼阳华来练身,连年如此,成就一身本领,吐火、遁地修五行,练去横骨而成妖,见好友三人遁回山中,云烟之处有仙人,走一灰云连声拜见大老爷。

    三人见了,哈哈哈大笑,百年之间以山野成精怪之流,而又成妖怪一列,着实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