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一)-第2/5页

加入书签
    秋高气爽下,天空染上了红色的蕴。富丽堂皇的观内的小树下,一个大人和小孩面对面坐着,谈起了来自太会一劫之后的玉京仙山的往世。

    道长一句一顿,讲的慢条斯理:“道从混沌出,万物皆从一。

    宇宙恍惚之中,在那三十六天之下,三十六地之上,有数不尽的山海险境,道不全的能人志士、天地神人。

    而福源洞天所居之地,凡人难入,肉眼不见,进则五识蒙蔽,难辨西东,退则有缘即断,再难拜入。是为**阵,拨正心。

    仙人何所去,仙山名玉京。

    看那山腰往上生的一层薄纱小雾,朦朦胧胧。以为晨雾,却是气术。

    如果有凡夫俗子机缘巧合下到此,只是瞧上一瞧倒也罢了,若是多瞧几时,虽无生命之危,但也落个头昏眼胀。

    自是神仙玄光山外出,凡人不可望。

    玉京山旁多险崖,凡人不可攀,只许翠松茂密,如苍龙炯劲扎根。

    观山林,是千树翠柳藏鹿鸣,内有乾坤仙自在。瞧那虎踞岩突,鹿狍奔走,猿猴来往是生灵奔腾。洞府之外,藤萝挂叠,翠绿幽静,有仙人住。

    此山本无主,但不知距今多少载,过了多少劫,度过多少难,要知一劫便是十二万年,灾又有小三灾,分为水、火、风灾,大三灾又分为刀兵、疾病、饥馑。

    后得有道人长住,本不打算取名,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只寻了一个好地处,建一洞府,叫清虚洞虚,号清虚道人。

    之后又有道士腾云驾雾时,见此山连天理,藏玄机,接地水,心有所属。捏指二三,一算,可惜此山乃有主之物耶。

    道士叹息一声,却是缘在此山,如何不去?”

    还没等炀道人再往下讲,黄之首突然间插话问说“玉京山上有几位仙长?怎么来了一个,又来一个?”

    炀道人回说:“一共三位呢,你不要打断,好好听,要是我忘了讲到哪就半途而废了”

    黄之首挠了挠头,尴尬的说了声抱歉。

    道长继续讲说:“紧后来的仙长是青袍风吹的飒飒,落至洞府门前,清虚道人早已备好两盏茶来,热气渺渺升腾。

    门前藤萝有所感,如龙蛇蜿蜒生长,石桌前交错出两个郁郁葱葱的草藤凳。

    洞虚前,两道人青衣飘飘,戴扇云冠,道服丝绦。不过清虚道人腰间多佩一白玉饰,本意雕刻为犀兕,天衍之下,才成一角。

    “道友有请了。”那道人朝清虚做了个礼首。

    清虚道人同回礼,笑道“今喜鹊绕枝,万物畅鸣,天现五色祥云,乃知有天人将至。”

    道人回笑说“却不敢当也,七情六欲不过去其三五,神仙之流尚不敢称,何况天人。”

    那道人见清虚仙长淡然处之,知高人不惊变,处山林有神气,不敢轻视。

    笑说不敢当天仙之流,不过是神仙之境,行那太上忘情,求自然之道,融天地之紫气。

    “不曾想道友已入天仙之境,距神仙之流也不过数万载,莫要说轻自己。想老道三尸才去其一,得道之日不知多久。”

    两人互相谦逊,虽说大道三千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不过殊途同归。

    有道是“太上忘情”,成仙之道,摒弃七情六欲,求自然。

    行此道者,不说神仙、地仙,入了这人仙之境,也难犯贪嗔痴,再也难有悲苦喜乐的情绪,一颦一笑如入自然,所谓“抱朴”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