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围满人的豆腐摊-第2/3页

加入书签
   “我家五郎早年也是读过几年书的,夫子还夸过用功,可惜家里没甚余钱,就没念了。”姑母可惜道。

   于家几个儿子就五郎上过学堂,一来五郎出生后有些体弱,小时差点活不下来,于姑父姑母就担心这个儿子能不能干得了农活,二来当时于家几个年长的儿子能下地了,家里条件好些,才有钱送去认字的。

   后面家里有更小的孩子,长子要娶亲,一桩桩都要花钱,五郎也就不读了。

   这些年在家,于姑母一直注意着,农忙的时候也只让他干些轻快的活计。

   于五郎虽然活做的不多,还算仔细,贺宣看着于五郎和于六郎两个背篓,明显于五郎的装的齐整,里面的玉米也多些。

   六郎的一看就是随手一放。

   于姑母说了好些话,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作坊里要是还有活计,让五郎也去试试,贺宣还真缺个人,这活也不用什么体力,就是销售铜钱碳。

   但是这个人选,有些重要,贺宣还要再看看,就跟于姑母说,要是五郎有空,可以来家里玩,跟自己探讨下功课。

   贺宣回家后,就在思索,要先去哪个县城呢?

   乐陵郡下辖九镇,距离安德县最近的是商河县,德成县和庆云县,经过商河县就到了乐陵郡。

   贺宣打算先在附近探探路,周家在商河县有族人,贺家这边有个亲戚在德成县,据说还有铺子,唐里甲也帮贺宣引荐了德成县的一位秀才,当年两人一起去府试,有些交情。

   从三里村去德成县要大半日功夫,贺宣当天肯定无法来回,贺宣带着小竹两个半大孩子出门,余叔不放心要跟去,但是地里的活还没忙完,家里也要余叔照顾。

   余叔本来想让自己儿子去,又担心余有粮要是没帮上忙,还给贺宣添乱可怎么是好。

   贺氏族长和三爷爷商量后,决定让自己大儿子跟着一起去,怎么说这也是族里的生计,让贺宣一个十二岁的小郎去跑算怎么回事。(这里指虚岁。)

   最后的结果就是,贺茂盛跟贺宣一起去,两人分别赶一辆驴车一辆牛车,带着铜钱碳去探路。

   外出要注意安全,贺宣和小竹在车架下面藏了小刀,车上放着木棍,麻绳,背篓里装带锁的匣子,两人的裤子里藏着碎银子,身上还带了些铜钱。

   古人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光是毛驴和两人的口粮,都把背篓装的满满当当,更不要说生火的炉子,换洗的衣服,还有于姑母的单鞋,贺宣准备穿着草鞋带着单鞋。

   贺宣手里有唐里甲的手书,和德成县那位秀才的地址,打算路过安德县的时候买些糕点带去。

   大早上,天还黑着,余婶就过来给两人做饭,今日贺宣要出发了,得早些赶路,贺宣和小竹收拾好东西,余叔已经把板车给毛驴装好,驴子也喂过了。

   贺茂盛在三里村等两人,大概的路就是沿着官道进城,从北城门出去沿着官道一直走,有个岔路,就选大路走,小的那条通往一个村落。

   等城门开进了县城,店家也才刚开门,贺宣等了一会儿,才有糕点从里面拿出来。

   买好后,就往北城门走,贺宣还没来过这里,不过好像这边的店铺好些都没开门,匆匆出了城北门。

   太阳已经出来了,小竹赶车,趁着现在日头不大,多走已会儿,等中午最热的时候还是找个阴凉处歇歇。

   三人说了几句便一路无话,贺宣在心里默背四书,好一点的路就坐在驴车上,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就下来走走。

   巳正,三人停下来在一个树荫处休息下,拉个嘘嘘,给毛驴和牛喂点青草,不过一刻钟,继续赶路。

   贺宣赶路的时候很不喜欢遇到别人,要是人家比你快,你就只能在后面吃灰,官道也是土路,车子拉起来扬起的灰尘,好一会儿才能消散,难怪古人形容赶路风尘仆仆。

   过了岔路,天气已经很热了,估摸着到了午时,三人在树林边上休息,给牛驴卸下板车,小竹在附近找水,贺宣带了两个人的水,天气太热,都还有些不够。

   坐在大石头上给自己扇风,脑门上密密麻麻的汗珠,贺宣忍不住把披着的头发撩起来,最后用一根细长的树枝固定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