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围满人的豆腐摊

加入书签


农忙时节,余婶在忙活家里的菜地,地里很多菜都成熟了,除了瓜果能放,可以晚些摘,茄子,葫芦,黄瓜,小葱,大蒜等菜都得采摘。

   晒干的晒干,腌制的腌制,不能放的赶紧吃。

   家里的坛子,罐子随便余婶安排,小竹帮着打下手,打水,洗坛子,晒坛子。

   除了这些事情,小竹还会去山上割点青草,都是毛驴爱吃的,割来后晒干,给毛驴和鸡过冬的时候加餐。

   红烧和油炸尝过了肉骨头的滋味后,每次家里买点肉都要来厨房门口蹲守,好像在问,“吃完了吗?什么时候轮到我?”

   贺宣看着两只的馋样,让余婶三天两头炖点骨头汤,猪骨头价钱不算贵,骨头上的肉剔的真干净,贺宣觉得喝骨头汤长个子,时不时还咬两口大骨头,实在咬不动的给狗子吃。

   有些很坚硬的大骨还会用石头砸开,给两个家伙,这两个越长越不可爱,瘦瘦长长的,每天在院子里不怎么出门,村里的小郎不害怕的还会来门口看,不过两只都不让人家进门,在院子里呜呜低叫,发出威胁的声音。

   这两只好像也会分辨谁是家里人,贺宣和小竹外出回来,两只会跑老远来接,余叔余婶出门两只就不在意。

   只有余婶每次喂饭的时候摇摇尾巴。

   稻谷收割的季节遇上重阳,村里人在这一天会祭天祭祖,感谢上天赐予的丰收,摘些菖蒲之类的植物挂在家中,贺宣买了两盒糕点,送去老宅给贺母。

   重阳正当收割稻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摔成八瓣掉到田里。

   等稻谷收好,地里其他的作物也要收获,整个九月,余叔忙的直打转。

   贺宣在给两人买布料的时候,买了一匹粗棉布,余叔余婶穿的都是细麻布,舍不得买棉的。

   买好料子,还有一些棉花,这时候的棉花便宜,是去年的陈料,今年的刚收,还没收拾出来。

   料子买好让余婶先做着,两人冬日各做两身衣裳,贺宣去年的冬衣有些短了,看来骨头汤还是有效果的。

   今年买些料子,用去年的棉花做个夹袄,棉袍还是可以继续穿的,小竹也是一样,棉袍都有些短了,不过肩膀能穿进去就在坚持坚持。

   棉鞋今年刚好,不过贺宣还是准备去于姑母家一趟。

   “姑母好,这几日身体康泰。”贺宣进门先恭喜道。

   于贺氏洗了手,过来跟贺宣说话,两人聊起这几日作坊开工,家里的粮食收获如何,家里人手多,于姑母还是很愿意几个儿子去挣钱的。

   贺宣说起今年想再让姑母帮着做几双鞋子,鞋底厚实些的,单鞋要的急,棉鞋可以慢慢做,过些日子贺宣就要去其他县城了。

   “不知是否会耽误姑母家中事宜?”贺宣客气道。

   “不碍事,日里收割稻谷,晚上回来做鞋子,单鞋简单,鞋底都有的,两日便成了。”于姑母摆手道。

   贺宣本想告辞,于姑母不让走,一定要送些冬苋菜给贺宣,让他回家吃。

   贺宣无法走脱,只能等着。

   于家老五老六背着箩筐回来了。

   “五郎,六郎。”贺宣看到后招呼道,两人这个时日在地里干活,晒得有些黑。

   “宣小郎,来了,母亲去哪里?”于五郎看着贺宣一个人在院子里,奇怪怎么没人招待。

   “姑母在菜地里,说是冬苋菜好吃,与我些尝尝。”贺宣解释。

   五郎六郎把东西卸下来,是玉米,贺宣看到好几个上面都有虫眼,古代没有农药,种地真难。

   六郎去喝水,五郎招呼贺宣,两人闲聊几句。

   本身并不熟络,贺宣家里建房子两次都没看到五郎,贺宣只能找个话题。

   于五郎倒是经常听到贺宣的名字,自家母亲很是夸赞过,父亲和兄长们去干活的时候,也说这个小郎是个有主意的。

   两人说起读了什么书,没想到五郎也是读过两年书的,不过就认了些字,四书里大学都没学几篇就回家务农了。

   于姑母割了菜回来,竟然是秋葵,怎么叫冬苋菜这个名儿?

   于姑母看五郎跟贺宣聊得好,还挺高兴。

   “我家五郎早年也是读过几年书的,夫子还夸过用功,可惜家里没甚余钱,就没念了。”姑母可惜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