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斜着眼瞟了一下张仪,说道:“人生何以论贵贱?老子说,统治者应尊民,以民为贵,而自己要处民之下。我在《秋水》篇中对贵和贱的论述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在《盗跖》篇中还这样提到:“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故对贵贱的认识和理解该“万物皆平等”。世俗所言的贵贱,不过只在一时而已。合时宜,篡权者也是义士;不合时宜,则为篡夫。此诚政权更迭的千古之实也,君权果为上天授,一直属于某些人家么?齐为田家所窃,田家转贱为贵,而姜家则转贵为贱去了。汝岂可因一时之贵而欺尽天下人也!及汝贱时,不也同样悲惨?况乎天下财货,皆产自贱民!是他们养活了你们这些权贵,而你们却让他们几乎不得活命,这天理何在?你们这些权贵做得太过份了,老百姓就只能背离你们,甚至于当他们愤恨尔等不可遏时,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到时恐怕你们总不能杀尽天下之贱民吧?若无民尔等岂可得活?由此可见,坚持下去,最终胜利一方肯定他们!到时你们又何从为贵?故而,你岂该轻贱百姓哉?”
张仪也被庄子说得无言以对了,便回过头来说道:“南华真人,你说跑题了!之前我师兄问你的是,你们这些道家隐者,只晓得躲起来修炼,不问世事。拿你们来有啥用嘛?”
庄周笑道:“不是你们要以贫富贵贱来与我相论人活着的意思的么?你要转移论题,来说我们隐者有没有用,我也是可以与你辩驳一下的!”
稍停顿下他接着说道:“惠施曾经告诉我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我对他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所以,世间本无无用之物,只看如何用而已。换句话说,不同的人对于物的使用不同,从而使物的使用价值体现得不同。我们隐士,于你这等势利之人看来或许真没啥用。我们隐于山野,你们想抓我们去作民夫也抓不到我们。我们穷得来你要征税也征不到我们的。所以于你们统治者或许真的没啥用处,但对于珍爱生命的人、希望健康长寿的人,我们的养生之道就是无价之宝!或许你只有病痛缠身,命将不久时才知我等有用吧!”
张仪见没难住庄子,对庄子所言也的确挑不出啥毛病来,便只能不言语。
庄子意犹未尽地接着说道:“有一次我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我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我当即向弟子指出:如此大材,因无用而实现了己用也!我等隐士,就是因为不想为你们这些权贵所用,所以,才能隐于山林,健康长寿地生活,而又可逍遥神游于世间哉!如此,我们成就自己,有何不可?至少还有个作用,就是气气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张仪也被庄子说得无言以对了,便回过头来说道:“南华真人,你说跑题了!之前我师兄问你的是,你们这些道家隐者,只晓得躲起来修炼,不问世事。拿你们来有啥用嘛?”
庄周笑道:“不是你们要以贫富贵贱来与我相论人活着的意思的么?你要转移论题,来说我们隐者有没有用,我也是可以与你辩驳一下的!”
稍停顿下他接着说道:“惠施曾经告诉我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我对他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所以,世间本无无用之物,只看如何用而已。换句话说,不同的人对于物的使用不同,从而使物的使用价值体现得不同。我们隐士,于你这等势利之人看来或许真没啥用。我们隐于山野,你们想抓我们去作民夫也抓不到我们。我们穷得来你要征税也征不到我们的。所以于你们统治者或许真的没啥用处,但对于珍爱生命的人、希望健康长寿的人,我们的养生之道就是无价之宝!或许你只有病痛缠身,命将不久时才知我等有用吧!”
张仪见没难住庄子,对庄子所言也的确挑不出啥毛病来,便只能不言语。
庄子意犹未尽地接着说道:“有一次我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我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我当即向弟子指出:如此大材,因无用而实现了己用也!我等隐士,就是因为不想为你们这些权贵所用,所以,才能隐于山林,健康长寿地生活,而又可逍遥神游于世间哉!如此,我们成就自己,有何不可?至少还有个作用,就是气气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