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一听,知道自己被庄子暗地里骂成祸害去了。但他习惯了脸皮厚,竟无赖地说道:“的确,想来你一生就只做过一个漆园吏而已,岂知作为权贵的好处!”
庄子淡笑道:“昔者我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两位大夫前来聘请我出仕。一大夫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我头也没抬,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我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由此故事,你可知我何以不出仕了么?你好好想下自己,费不尽的力气佩了六国相印,你果真得了好来的么?”
他这一问,倒是对苏秦进行了灵魂拷问。苏秦再脸皮厚,对于心中的致命伤还是不好抵赖的。他为六国白忙活一场,最终还因牵涉齐燕两国间的矛盾而被燕王杀了,这实在是他所深深痛悔的!
庄子并没有管苏秦没搭腔,自个接着说道:“有次,我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我们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我不禁仰天长啸、作了一首歌。”他随即用悲凉的声音唱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干羽,莫之知载;祸重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唱完,又接着说道:“由吾这歌里,你可知天下民生艰难的原因何在么?皆因权贵无道而戗害天下之人啊!你若晓得这个道理,还能以成为权贵而自豪么?”
苏秦一时也被庄子这么回声情并茂还加上歌唱表演在内的演讲给打动了,没敢言语。
张三丰听了,顿然更懂庄子了!
不难看出,庄子对于春秋未期,战国之始时天下政治失望之至!所以他走上了一条思辨人生、齐物论贵贱、隐世超脱、自得其所、自得其乐的思想升华历程。
对政治的失望使得庄子进而在看待荣辱贵贱、辨正才用、处世态度、人生苦乐等问题上取法于自然,形成了一条独僻蹊径,不流于俗,自适其所的思路。
见苏秦久久没有接话,张仪插嘴说道:“南华真人,照你所说那样,如果没有那些国君权贵,天下人的生活就会安稳而又富足起来了么?你这是哪般的理论嘛?没有国君管理国家,没有国家的刑狱和军队弹压,只怕更会强盗横行,民不得生也!故而,那些权贵才是使贱民得以生存的起码保障!”
庄子斜着眼瞟了一下张仪,说道:“人生何以论贵贱?老子说,统治者应尊民,以民为贵,而自己要处民之下。我在《秋水》篇中对贵和贱的论述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在《盗跖》篇中还这样提到:“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故对贵贱的认识和理解该“万物皆平等”。世俗所言的贵贱,不过只在一时而已。合时宜,篡权者也是义士;不合时宜,则为篡夫。此诚政权更迭的千古之实也,君权果为上天授,一直属于某些人家么?齐为田家所窃,田家转贱为贵,而姜家则转贵为贱去了。汝岂可因一时之贵而欺尽天下人也!及汝贱时,不也同样悲惨?况乎天下财货,皆产自贱民!是他们养活了你们这些权贵,而你们却让他们几乎不得活命,这天理何在?你们这些权贵做得太过份了,老百姓就只能背离你们,甚至于当他们愤恨尔等不可遏时,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到时恐怕你们总不能杀尽天下之贱民吧?若无民尔等岂可得活?由此可见,坚持下去,最终胜利一方肯定他们!到时你们又何从为贵?故而,你岂该轻贱百姓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