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听葛洪讲道儒之争及老子传说-第2/3页

加入书签
   司马迁所知不详,故只记下孔子评价老子的思想犹若神龙也,向前不见其首,向后不见其尾,而其身又在云雾之中忽隐忽现尔!实则是因老子欲指点孔子追寻大道,而孔子终不开悟耳!孔子顽固驽钝如斯,安能得道家正眼视之?其后庄周与孔子交游,更是变着方来挖苦孔子及其思想,一篇《盗拓》,就把孔子骂得体无完肤!然孔子也不齿庄周等隐者无所作为,但求养生,曾斥其道家发小“老而不死谓之贼”也。道家为天下民众呼吁,让君王放下架子,甘处民下。儒家则为君王鼓噪,要以礼匡治天下之民,本就背道而驰的嘛,怎不互相攻讦?”

   张三丰听了,不得不佩服葛洪晓得的东西真多!至少,连司马迁都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得如此详细。想到此,他便更来兴趣了,又问道:“世间对老子的传说不少,但又都语焉不详的。就连司马迁《史记》里对老子的记载也说或许有几人都被称作老子,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

   葛洪不愧为写了《神仙传》的人,一提到这些立马精神也来了,便侃侃而谈起来:

   老子名重耳,字伯阳,是古代楚国苦县曲仁里人。

   他的母亲感应一颗大流星而怀孕,虽然是接受天然胎气而生,但是出现在李家,所以还是以李为姓。

   有人说,老子是出生在天地之前的,有人说,老子是上天的精魄,大概属于神灵一类的东西。

   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把他生下来,出生时,他剖开了母亲的左边腋下而出,老子出生时就满头白发,所以叫老子。

   有人说,他的母亲没有丈夫,老子是母亲家族的姓。有人说,老子的母亲刚好走到一颗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只着李树说,用这个作为我的姓。

   有人说,上三皇时老子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老子是金阙帝君,伏羲时老子是郁华子,神农时老子是九灵老子,祝融时老子是广寿子,黄帝时老子是广成子,颛顼时老子是赤精子,帝喾时老子是禄图子,尧帝时老子是务成子,舜帝时老子是尹寿子,夏禹时老子是真行子,殷汤时老子是锡则子,周文王时老子是文邑先生,另一种说法,说老子是周朝时掌管图书典籍的官吏。

   有人说,在越国老子是范蠡,在齐国老子是鸱夷子,在吴国老子是陶朱公。

   这些说法出现在各家书中,并非出自与神仙相关的正宗经典里,不可作为依据。

   我认为老子如果是属于上天的精灵或神仙,应当在每个时代都会现身。他会放下高贵的地位去做一个卑贱的人,他会放弃安选的生活而去辛苦劳作,他会离开清静的世界而进入臭秽的浊世,他会放弃上天的官位而接受人世的爵位。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道术,有道术的人,什么时候少过呢?所以从伏羲以来一直到三代,以道术而扬名的,世世代代都有,又为什么一定是老子一个人。那些关于老子的传说都是些后世学道之人,因为喜欢奇特,崇尚怪异,一心想推崇老子,所以才生出这些说法。若按实际情况来推论老子,他大概属于得道人士中的杰出之才,但并非不是人类。

   所以老子本来是人中的聪慧之士,见识浅薄的道士们,想把老子塑远成神异之人,让后世学道的人跟他学习,而不知道这样做会更加使人不相信长生不老是可以学习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是说老子是一个得道的人,则人们必定勤奋努力地争着仰慕学习他;要是说老子属于神灵异类,那么就不是常人可以学习的了。

   有人说:老子想从西方出关,守关的官长尹喜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向他请问修道的事。老子很惊讶,所以才把舌头吐出很长,然后有“老聃”的称号。

   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现在根据《九变》和《元生十二化经》,老子在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就已经叫“聃”了。

   老子几次改变名字,并非只有一个“聃”而已。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按照《九宫》《三五经》和《元辰经》的说法:

   人的一生会有灾难降临的时候,到那时,要是改变名字,顺应元气的变化,就可以延长寿命,度过灾难。这个时代有道的人,也大多这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