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魏帝换使

加入书签


"                                                                                萧绍瑜对京中局势的判断,最大的收获在于:

  太子已然无暇顾及本王,甚好。

  如此,他经营济阴的方略便可少些朝中阻力。

  比李逸稍晚,苏霖之也将京中局势的变化秘奏梁帝。

  李逸能查出来的事,典签府探子自然也能,而且要更多更准确。

  于梁帝而言,京中局势仍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说,是按照他的布局在演化,并未出圈。

  引起他兴趣的是,苏霖之带来的另外一个消息:

  “魏帝已准和议,并遣正使前来,已出洛阳。”

  “魏国正使何人?”

  “魏帝近臣,中常侍宗焕。”

  宗焕官位虽仅四品,却乃魏帝恩幸,于北魏朝中地位尊崇。

  然比之南梁正使南康王萧绍瑜,却显得有失分量。

  梁帝原本以为,魏帝会命元沐为正使,元睿则是代行正使之权,或者另差一亲王前来。

  命宗焕为正使,说明魏帝或许对元沐失去了信任,朝中亲王或许皆有所命,无暇分身。

  不论如何,一旦元沐失去了和议主导权,战马交易势必要受到影响。

  若魏帝欲抛弃元沐,则意味着战马交易的终结。

  而这乃梁帝关切所在,他问道:

  “战马交易进展如何?”

  “初至睢陵,九殿下便与元睿达成了首笔交易,战马一万匹,只待与彭城王交割。”

  萧绍瑜自然要奏明梁帝,实际的物资与战马交割,要由梁帝派人就近落实。

  毕竟物资掌握在梁帝的手中,梁军也急需战马补充。

  他的使者已在路上,只是没有典签府探子快而已。

  闻报,梁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禁赞道:

  “九郎办事,还是蛮有效率的嘛,朕心甚慰。

  苏卿,该死的温柔能否达成,便看你的了。”

  “臣已命手下,暗中破坏魏使南下沿途桥梁,并设路障于陆,或许还会有盗贼出没,毕竟魏国境内很不太平嘛。”

  苏霖之有备而来,早有部署,奏对从容淡定。

  “很好,秘调银光纸、松烟墨的差事,进展如何?”

  迟滞宗焕,便可确保战马交易继续进行,梁帝之心稍宽,又关心起给萧绍瑜供货了。

  银光纸、松烟墨的生产作坊,遍布建康四周,并非仅限于城内。

  未免惊动京中的太子,梁帝秘令苏霖之秘调建康外围库存。

  “臣差百人,分头秘调,已在赶往睢陵的路上。”

  这件差事,苏霖之同样办得很漂亮。

  50方松烟墨、5000张银光纸分散到百人,每人墨不足1方,纸不过50张。

  如此,完全可以做到无声无息,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件事。

  “给九郎捎句话,官办作坊的寻常纸墨,从朕这进货,朕只取三成之利,还盖章。”

  梁帝也在为战后诸事发愁,他果断决定与范雍“公平竞争”寻常纸墨的供货权。….

    短期之内,除了萧绍瑜这笔生意,他也别无他选。

  太府寺最大的进项来自于云锦,此刻恰值青黄不接,原料断供之际,指望不上的。

  有些作坊又是不完全面向民间的,如东西冶,多用于满足梁军军需。

  面向民间的作坊,也要面临竞争的问题,而在竞争方面,南梁朝廷还未必竞争得过地方士族。

  如官办造纸作坊所造纸张,标价明显高于市价,原因自然来自于内部**。

  比如纸官大量安置亲朋故旧,人多了,所需薪酬自然就多了,也就是人力成本增加。

  而这些走门路的人,干多干少都是照拿薪酬,严重缺乏生产积极性,甚至可能就是在吃空饷。

  同理,造纸所需原料,纸官也可从亲朋故旧手中采购,采购价必然高于市价,如此才能你好我也好嘛。

  而采购价过高的原因,则必须是原料品质很高,物有所值。

  归根结底,造纸作坊是皇家的,纸官不过是给梁帝打工的厂长。

  旱涝保收之下,他是不关心盈亏的,倒是能多捞点是一点儿。

  当然,账目绝对经得起梁帝派员查验。

  即便是精于算学的太府卿祖暅之亲查,也查不出问题,因为问题出在那一串串数字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