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洞悉京局

加入书签


"                                                                                谢宣怀殁于阵前,谢韬下落不明,太子势必要追究的。

  萧绍瑜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因战局明朗,数日前萧绍瑜便将亲卫李逸派往京城建康,刺探京中局势。

  戒严中的建康,挡得住大多数人,却挡不住武道修为了得的李逸。

  数日时间,他便将京中态势调查清楚。

  顿丘通往睢陵的官道上,两旁草木郁郁葱葱,正是一年中最繁茂的季节。

  慵懒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狭窄的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官道上北行的南梁使团。

  此刻李逸归来,他正在向萧绍瑜复命:

  “殿下,京中有变!”

  “可是太子针对本王有所动作?”

  乌眉略锁,萧绍瑜沉声问道。

  济阴之行,他没有按太子的指示听沈贺的,反而定了沈贺的罪,其人更是莫名其妙地死于狱中。

  虽说替刘广升脱了罪,给太子留了情面,他却仍不放心处事睚眦必报的太子。

  何况还有谢宣怀和谢韬的事,发生于后呢。

  尽管平日行事万般谨慎,然百密或有一疏,难保不被太子抓住把柄。

  李逸摇摇头,随后道明实情:

  “不是,是太子殿下于京中散布‘陛下已崩’的谣言,并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登基事宜!”

  “什么?!”

  萧绍瑜顿时惊呼。

  明眸光华四射,却昭示着他心中的狂喜。

  这是作死的节奏啊,太子爷你就这么急着给本王腾地方么,好人啊!

  梁帝活得好好的,梁军精锐尚在,在萧绍瑜看来,太子此举无异于玩火**。

  只待梁帝回京,太子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届时储君之位就会空出来。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呢?

  度过最初的惊喜,恢复冷静的萧绍瑜忽然意识到:

  若太子是针对于他,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铤而走险,其中必另有隐情。

  此外,即便太子最终失位,入主东宫的也未必是他。

  豫章、晋安二王的机会要更大,尤其是素有贤名的晋安王。

  “可知太子何以如此狂悖?”

  萧绍瑜觉得太子储位尚算稳固,似乎没有必要如此,遂究其因。

  他也不是没有猜测,比如某位皇子掌握了搬倒太子的铁证,或者是梁帝有意废储并走漏了消息。

  后一种猜测更为可怕,也更不符合萧绍瑜的利益,毕竟他羽翼未丰,尚需仰赖梁帝。

  而这种猜测并非凭空而来,须知宋文帝刘义隆便是因此而被太子刘劭所弑。

  “种种迹象表明,太子殿下的狂悖行径始于谢左卫回京。

  谢左卫逃回京后,当夜便觐见了太子殿下,不知说了些什么。

  此后,太子殿下由大兴检举转为大兴刑狱,牵涉甚广,尤其是晋安王门人,几乎尽数牵涉其中。

  谢左卫则被太子殿下擢升为领军将军,总领梁宫禁卫、京城防务。”….

    领军将军?

  单凭私授“领军将军”之职,萧绍瑜便断定太子欲僭越登基是真的。

  而晋安王是太子储位的最大威胁者,宿怨颇多,太子格外针对不足为奇。

  萧绍瑜很好奇谢韬究竟跟太子说了些什么,能令太子如此决然,铤而走险。

  同时,他也理解,这种秘辛不是李逸可以轻易侦知的。

  “在京诸王百官持何态度?有何举动?”

  萧绍瑜问道。

  李逸能侦知的情报,他相信在京诸王百官必定亦可。

  透过他们的举动,萧绍瑜可以更准确的预估太子僭越的成功率。

  支持者越多,便说明太子越被看好。

  从中也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梁帝的坚定拥护者,哪些人是立场摇摆者。

  而于此刻拥护梁帝者,除了利益捆绑外,他们之中南梁忠臣居多。

  所谓忠臣,乃忠于南梁的国家利益,梁帝则是南梁国家利益的象征。

  须知战争尚未终结,支持太子而导致南梁内乱,致淮南国土于何地?

  无异于拱手送人。

  惟有忠臣,才会坚定的站在梁帝一边,维护南梁的稳定。

  这些人亦将是萧绍瑜统战工作的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