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木匠王爷

加入书签


"                                                                                “何谓该死的温柔?”

  徐温仍不解,问道。

  “就在她和我说分手以后,想忘记,已不能够。

  这该死的温柔,让我心在痛,泪在流......”

  萧绍瑜哼唱着,声情并茂。

  歌声道不尽的心痛,歌词诉不完的留恋,曲风更是不同于宫廷歌舞。

  太感人了,朕的儿子太有文艺气质了,九郎类朕啊。

  当年,朕怎么没有想到给阿瑛写首歌呢,九郎生晚了。

  原来,柳参军抛弃了殿下,身为王师,本官应尽安慰之义务。

  名曲总在痛苦之后,感谢柳参军的抛弃,否则本将有生之年难闻此曲。

  本将觉得,此曲与话本《大梁书生之瑜情蔚了》堪称绝配,边听边读更带劲。

  “九殿下,您可否不要这么文艺,下官听不懂。”

  听完了整首歌曲,苏霖之也没搞明白,该死的温柔等于多少匹战马。

  再者说,这跟彭城王也不沾边啊。

  梁帝三人齐刷刷瞪着苏霖之,怪他破坏了如此感人的歌曲意境。

  “要不,九殿下您再唱一遍,下官用心体会?”

  苏霖之有点无奈。

  同时,他深表怀疑,你们都听懂了?不太可能吧。

  本使也是性情中人,二十多年前就被抛弃了,谁有我惨,谁比我更配此曲。

  我都没听出来这是多少匹战马,你们就听出来了?

  “不理解意境,本王唱多少遍也是没有用的。”

  萧绍瑜摇摇头,轻轻一叹,似乎孺子不可教也。

  故作高人片刻,他直说了:

  “彭城王好比那个被抛弃的伤心人,我朝想交易多少匹战马,他都难以拒绝。

  该死的温柔等于他有多少匹,我朝就要多少匹。

  让他心在痛,泪在流,却难以忘记我朝的温柔,因为抛弃他的是魏帝。”

  “说得好!”

  梁帝拍案而起,借此意境慷慨豪言:

  “为了大义,我朝当声讨魏帝的无情,彭城王的泪水不能白流!”

  “父皇,圣明!”

  苏霖之终于听懂了,萧绍瑜不喊停,魏使就别想回营了。

  是不是稍微有点无耻呢?魏帝好像有点冤吧?

  苏霖之并非政治家,才会有此想。

  徐温正好与之相反,自觉萧绍瑜此论深得讨伐檄文之真谛。

  有多少脏水尽管泼,管他是真是假呢,泼了再说。

  ......

  “本使乃大魏和议正使,求见梁帝。”

  梁营前,元睿道明来意。

  他身旁站立者,正是杨彦超,其后则是使团随行官员与随从。

  两国和议向来不是一二个人的事,那是一群各领域精英的综合比拼。

  虽说元睿此行没有底线,使团阵容却不能示弱于梁。

  看着阵容庞大的北魏使团,寨墙上等候多时的萧绍瑜,从容回道:

  “贵使所奉非魏帝之命,为保和议的正当性、合法性,敝国皇帝陛下准贵使差人返京请旨。….

    待魏帝旨至,和议便可开始,和议地点定在睢陵,贵使可先行前往候旨。”

  和议地点定在睢陵,这是萧绍瑜向梁帝所请。

  他给出的理由是梁帝无法拒绝的。

  “父皇,儿臣以为,和议地点定在睢陵为宜。

  其一,儿臣在睢陵城下屡败魏军,故地重游,想必杨彦超必定威风不起来。

  在气势上,我朝先压魏国一筹,是谓先声夺人。

  其二,睢陵据此稍远,儿臣偶遇不决请示父皇自须时日,彭城王少不得要耐心静候。”

  “准奏。”

  梁帝愉快的准其所请。

  所谓请示,是冠冕堂皇的拖延策略,合乎邦交规矩,北魏使团无法抗议,抗议也无效。

  拖延的背后,则意味着战马交易的最大化。

  有和议达成的希望在,元沐就只能认南梁宰割。

  典签府可以将和议开始的时间,拖到魏军战马尽数交易。

  但此中是有风险的。

  一旦北魏发现典签府从中作梗,他们有理由认为南梁并无和议之诚。

  届时,反而弄巧成拙,逼着元沐背水一战。

  计不可穷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