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遣使和议

加入书签


"                                                                                “陛下,魏国遣使和议,使者将至。”

  苏霖之入帐禀报。

  典签府探子密布魏营四周,魏军稍有风吹草动,皆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之前,确定魏军镇将北遁,也有他们的功劳。

  此刻的元沐,手中筹码只有四万台军,回旋余地不大。

  魏帝大军屯驻洛阳,没有南下迹象,典签府已侦知并上报。

  即便魏帝此刻南下,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元沐无益。

  梁帝早有预判,元沐除了奋力一搏,拼个鱼死网破,和议便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取固守之策,乃是阳谋,就是要逼元沐主动遣使和议。

  所以,此事乃意料之中,梁帝面容沉静,毫无波澜。

  “使者何人?”

  “正使镇南将军长史元睿,副使前将军杨彦超。”

  梁帝了然,说道:

  “彭城王诚意十足,和议如何谈,我朝当有预案。

  苏卿,有请徐詹事。”

  可虑大事者,不在众,而在精。

  徐温乃朝廷文官大员,且颇有真知灼见,不可或缺。

  已在御帐的萧绍瑜和萧锋,前者可代表皇族,后者可代表军方。

  此三者,足以辅梁帝拟定和议预案。

  “徐詹事,陛下有请,请随本使前往御帐。”

  苏霖之亲自相请。

  徐温位列重臣,且是东宫属官魁元,是怠慢不得的。

  “有劳苏典使,可是魏国有意和议?”

  徐温也很客气。

  苏霖之虽非重臣,却是梁帝倚重之人,同样不可怠慢。

  同时,他的出面也意味着此事非同一般。

  徐温颇具大局观,他知元沐已不足惧,南梁胜局已定。

  若是军议,梁帝没有必要请他,事实上,他也没有参加过军议。

  请他议事,必事关和议,毕竟论外交辞令,细究和约条款,非武将所长。

  他明知故问,并非做作,乃是谦逊本色使然。

  “徐詹事料事如神,本使钦佩之至,魏国使者须臾将至。”

  “事不宜迟,苏典使请。”

  很快,苏霖之引徐温重回御帐。

  见徐温已至,梁帝示其就坐,然后沉着说道:

  “徐卿,你先听听,九郎、萧卿,你们谁先说说?”

  历来后表态者,皆尊者。

  显然,梁帝是在表示对徐温的礼敬,也是做给萧绍瑜看的。

  此役之后,徐温的新职务南康王师便要公布了,梁帝已在预热。

  强迫自己走出“庆诞风波”,萧锋还分得出轻重缓急。

  他抛砖引玉道:

  “陛下,臣一介武夫,不擅辞令,拙见算是抛砖引玉吧。”

  “萧卿,你乃大梁重将,莫要妄自菲薄,但讲无妨。”

  梁帝鼓励道。

  他深知,貌似粗犷的萧锋绝非纯粹武夫。

  每每需要有人拥护时,萧锋总能恰到好处的站稳立场,如此役初之朱华庙算。

  纯粹武夫,绝无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

    何况他还是爱情话本资深读者呢,妥妥的才子范儿。

  “臣以为,我大梁当以胜利者之姿,废除前约!”

  萧锋的话,掷地有声。

  前约乃南梁十年之耻,凡主战派,皆早欲再战北魏以雪此耻。

  此言代表着他的心声,也代表着蛰伏十年的主战派。

  身为南梁军方重将,他的强硬表态,也昭示着梁军将是南梁使团的坚强后盾。

  战场信奉实力,战局一目了然,今时已不同往日。

  如此局面,若不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何以面对那些为国捐躯的梁军勇士。

  只要人在,便有重归于好的希望,国事当前,萧绍瑜暂放情事。

  他不曾忘记所许三誓,自当把握机会进一步赢得梁帝的好感。

  “十年捐输,大梁财政已不堪重负,儿臣附谏。”

  透过济阴之行,他的感受更真切,更接地气。

  接管济阴后,他已着手查清库银、郡仓粮谷存档,知其数量。

  所谓郡仓,指的是常平仓和义仓。

  常平仓丰年收粮,灾年赈济,是赈灾预案中的重要一环节。

  历年所收租粮,则存于各县义仓,便于征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