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合军东援

加入书签


"                                                                                于租、调、税外,每遇出征,南梁还要临时加征。

  史书载曰:“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资。”

  名义上是百官与民自愿捐献,实则却是强行摊派。

  千余年后的明朝末年,不也于正赋之外,加征三饷么。

  故凡征伐,必靡费甚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萧绍瑜理解此论,并非限于军事,实关经济民生。

  财政崩溃,民不聊生,纵有百万大军,亦难逃国之败亡。

  蒋先生金圆券改革的初衷,不也是缘于财政崩溃么?

  所以,稳定繁荣的经济是军事实力的保障,是战争潜力之所在。

  富庶如南梁,亦要如此,可想北魏赋税之重。

  同理可知,北魏亦不可久战,久战之下,其国内必乱。

  萧绍瑜的心中,已然对此番国战走势有了判断。

  收拢降兵、打扫战场后,三支梁军将领汇聚一堂。

  “本王奉陛下之命,配合陆领军击魏偏师,实客也。

  故帅位,当属陆领军。”

  萧绍瑜侃侃而谈,拒就帅位。

  论爵位之尊贵,他显赫于诸将。

  依门第论,他乃皇子。

  他便是就坐帅位,亦是顺理成章,诸将不敢有异。

  可是,他非但婉辞帅位,还甘居柳世权之下。

  以官职论,他暂代济阴太守。

  柳世权乃北徐刺史,妥妥的顶头上司,让之合乎官场规矩。

  然而萧绍瑜毕竟爵封郡王,尊贵冠于诸将。

  在南梁,凡皇子出征,必为主帅,也是不争的事实。

  故他之谦逊礼让,颇得诸将好感。

  “陛下诸皇子,能如是者,惟九殿下一人尔!”

  诸将多赞于心。

  同时,诸将不会将萧绍瑜的谦逊,看作软弱。

  此役,他屡败魏军,见诸邸报,诸将皆闻之。

  今又斩将夺旗,诸将皆睹之。

  见陆瀚洲亦不就帅位,柳世权从旁解围道:

  “陆领军,你奉陛下之命统西路军,帅位实非你莫属。

  九殿下高风亮节,一番美意,切莫辜负之。”

  他理解陆瀚洲的顾虑,亦赞赏萧绍瑜的胸襟气度。

  默默对比着,尚在潜邸的梁帝与此时的萧绍瑜。

  他的心中,如是想着:

  “九殿下,太像当年的陛下了,也许此乃大梁之幸。”

  同时,他与陆瀚洲同为梁帝股肱。

  一人居朝掌梁宫宿卫,京城兵权。

  一人镇边州,控精锐边军。

  且同属孤臣,自是惺惺相惜,立场相同。

  随后,柳世权安坐左首,位尊于居右的萧绍瑜。

  陆瀚洲遂打消顾虑,就坐帅位。

  他声音沉稳,问道:

  “九殿下、柳刺史,我军下一步行动,二位有何高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出于礼尚往来的考量,陆瀚洲明明可以自断,却主动征询二人。….

    “父皇锦囊写得分明:胜后合军东援,共击元沐。”

  萧绍瑜想着。

  他相信,梁帝必已传同旨予陆瀚洲。

  据此,他自然窥破陆瀚洲还礼之意。

  遂淡淡一笑,表态道:

  “全凭陆领军决断。”

  在柳世权看来,陆瀚洲实为统一军令,以免三支梁军各自为战。

  毕竟若无萧绍瑜的表态,他不可能号令其军。

  萧绍瑜既已亮明态度,柳世权遂表态道:

  “下官附议。”

  柳世权乃假节刺史,无梁帝明诏,陆瀚洲同样不能号令其军。

  故他之表态,与萧绍瑜异曲同工。

  陆瀚洲确是得梁帝秘旨,深知战局微妙,片刻耽误不得。

  见军令已然统一,他当即分兵派将,东援梁帝。

  “柳刺史,请你率本部人马为大军先锋,即刻拔营东进。”

  “下官领命。”

  “九殿下,请贵部随本将中军行动,稍后拔营。”

  “便依陆领军。”

  于秘旨中,梁帝严令陆瀚洲:

  “务保九郎周全!”

  决战元沐,不同于破袭偏师。

  元沐麾下多鲜卑勇将悍卒,战力远胜于偏师,战之必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