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龙体有恙

加入书签


"                                                                                冯国栋所言,亦有可取之处。

  阳城背后,便是盱眙郡治盱眙县,盱眙郡望陈氏百年基业所在。

  事有万一,百密一疏。

  门户阳城,不可空虚。

  朱华庙算时,陈思浩是在场的。

  他知道,梁帝纳谏陆瀚洲,将南兖州兵分作两支。

  其一,南兖司马冯国栋率两万州兵,扼守阳城。

  其二,南兖刺史昌宝隆领一万州兵精锐,驻守盱眙。

  可以说,南兖州兵尽在盱眙郡。

  昌宝隆所领精锐,既要防守淮水,又要扰魏军粮道,已然无力分兵。

  何况他可是驻守盱眙。

  出于盱眙陈氏利益考量,只可增其兵,而不可分之。

  原本,集两万州兵于阳城的意图是:

  待时机成熟,发一万州兵增援睢陵,余者固守阳城门户。

  之前萧锋的调令,便是秉持此意。

  然梁帝诏令,严令尽发阳城两万州兵,故南兖州兵指望不上了。

  南兖五郡郡兵,已然汇聚梁帝御旗之下,正与魏军对峙。

  州内25县,皆由县兵驻守,县兵编制一曲500人。

  自保尚有不足,自是无力增援阳城。

  细算之下,陈思浩发现州内已无兵可调。

  临州的情况大致差不多,或聚梁帝御旗,或以县兵驻守。

  “只能如此了。”

  转念想到,官兵无兵可调,便只能调动士族私兵应急。

  随即,他对二人说道:

  “圣命不可违,桑梓不可不护。

  本官即刻赶往盱眙,号召本郡士族献出私兵,共守阳城,共护桑梓。”

  当初,应萧绍瑜号召,济阴士族筹集私兵三千有余。

  论人口稠密,南兖州远在北徐州之上。

  动员盱眙士族,所筹私兵必多于济阴,保守估计四千之数应有。

  而且陈思浩出身本郡士族,可能遇到的阻力,要比萧绍瑜少得多。

  四千私兵,守弹丸锁阴之阳城,足矣。

  此事若成,陈思浩可博匡扶社稷之美名。

  同时,可扩大盱眙陈氏的影响力,便于日后涉足阳城商业,此获渔人之利也。

  可谓:名利双收。

  “陈尚书不愧名列建元八骏,丹心为国,本宫必奏于陛下。”

  林瑶仙柔声赞之。

  若盱眙士族协守阳城,自然更稳妥,她晓得此理。

  至此,奉旨发兵已成定局。

  “郡主,下官保证今日整顿兵马,明晨发兵。”

  避无可避的冯国栋,表态道。

  “好,本宫拭目以待。”

  ......

  “陛下,这是今日的补药,您看还是萧护军代劳么?”

  太医华珍小心翼翼地说。

  他迈着小步走来,手中端着一碗刚熬好的汤药。

  “陛下,臣不能再补了!”

  萧锋急道。

  像是听闻何等噩耗一般,他竟然一个翻身,便从行军床上蹦了起来。

  动作如此利落,伤势应已无碍,又是老当益壮的南梁廉颇了。….

    只是他看向仍在冒着热气的汤药,眼神中竟有深闺之怨,极不情愿。

  近日,这一幕华珍可是见得太多了。

  他抿着嘴唇,憋着笑,眼角余光瞄着有些可爱的萧锋。

  “躺着,喝药。”

  梁帝开了金口。

  这药还得萧锋代劳。

  在行军床上,重新躺好。

  像是等候午时问斩一般,他一副愁眉苦脸、生无可恋的模样。

  “萧护军,请慢用,噗嗤!”

  实在是憋不住了,华珍笑出声来。

  肩头带动双手抖动着,热气腾腾的汤药在碗中晃来晃去。

  萧锋深深一嗅,还是折磨自己多日、刻骨铭心的味道。

  他哀怨道:

  “陛下,太苦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竟然如童子不耐汤药之苦,迟迟不肯服药。

  见梁帝无动于衷,他再次哀求道:

  “陛下,请赐臣战死沙场。臣不想死于汤药之苦,晚节不保。”

  “良药苦口利于病,萧卿,喝药。”

  “忠言逆耳利于行,还是陛下你喝吧,龙体为重。”

  “此乃朕之圣谕。”

  “好吧,臣领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