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中立领袖

加入书签


"                                                                                接待往来官员的馆驿,就在阳城县衙之旁,相距不远。

  冯国栋心虑稍解,脚步亦变得轻快不少。

  “见过圣使。”

  入馆驿,冯国栋拜见圣使。

  “这么快便可发兵了么?看来,他是畏于陛下圣威。”

  圣使心中想着。

  二人分别不久,冯国栋便已整顿好兵马。

  这自然是畏惧梁帝,力求将功折罪的表现。

  圣使微笑着说道:

  “冯司马勤于王事,本使自会奏于陛下。

  即刻发兵吧。”

  见圣使误会了,冯国栋讪讪一笑:

  “吏部陈尚书返乡祭祖,恰逢圣使,故着本官相请一晤。

  兵马整顿尚需时间,不知圣使可否赏光?”

  实际上,他根本未整顿兵马,不过是搪塞圣使。

  毕竟圣使已然误会了,亦是表明急于发兵,他自然要有所回应。

  否则,据实而言必激怒圣使,相请便无从谈起。

  “此时,陈尚书不是应该居京辅政么?”

  梁帝明诏六部尚书辅政,圣使自然心生疑问。

  然陈思浩终归位列重臣,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走吧。”

  须臾之后,冯国栋将圣使请入阳城县衙。

  “竟然是晋陵郡主!”

  隔着十余米,陈思浩便一眼认出了林瑶仙。

  他忙起身,满面堆笑,迎至堂前。

  “不知郡主便是圣使,下官唐突了。”

  依梁礼,陈思浩应去拜见林瑶仙,而非相请。

  他自然需要致歉。

  “晋陵郡主!幸好本官礼数周全,亦未流露犹疑发兵。”

  陪同而回的冯国栋,心有惊诧,暗道侥幸。

  他终是远离中枢,闻林瑶仙之名,却不识其人。

  否则,他不会不告知陈思浩的。

  林瑶仙微微一笑,柔声如蜜:

  “无妨,不知者不罪。”

  “郡主,请堂内叙话。”

  陈思浩虚引,林瑶仙随之步入堂内。

  算算时间,她与陈思浩是前后脚离京的。

  当时,她的任务是保护徐温及其家人。

  监视太子与在京诸王百官,则另有负责之人。

  故她并不知陈思浩与晋安王所谋,更不知他出京的真实目的。

  返乡祭祖这个由头,冠冕堂皇,她却并不相信。

  须知梁魏两军已战于北徐,临州南兖亦已加强战备。

  此时,盱眙陈氏不可能有心情操办祭祖大典,必推迟之。

  “陈尚书,好兴致呢。”

  林瑶仙一语双关。

  陈思浩听出了她话里有话,显然是质疑他的出京。

  故解释道:

  “今逢盱眙陈氏十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又恰好轮到下官主持。

  我大梁以孝治天下,纵使兵戈已起,亦不敢稍忘祖宗。

  效旧例,太子殿下准之。”

  所谓旧例,近指十年前的例子。

  十年前,亦处梁魏大战。

  当时,梁帝准了陈思浩回乡祭祖。

  有此先例,太子必准其请,亦可打消林瑶仙的质疑。….

    若再纠缠此事,便是不敬梁帝了。

  其实,十年前陈思浩请旨回乡祭祖,目的同样不单纯。

  当时,范谢之争正盛,主战、主和两派斗得不亦乐乎。

  主战派有范隆之,主和派也有幕后大佬刘广博。

  梁帝尚未表明支持哪派,未免与圣意相悖,最好的对策便是不选边站。

  既不支持主战派,也不支持主和派。

  然于当时,两派泾渭分明,百官必选其一。

  谁都不选,必受两派双重打击。

  于此时,陈思浩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找到了一个,战和两派皆无可指摘的避选理由。

  百官中,凡持中立态度者,皆效此成功范例。

  梁帝尽准之,更显智慧非凡。

  最终,战和两派必有一派胜出,从而独霸朝堂。

  臣子足够强势,皇帝必然受制。

  只有一名运动员的比赛,还需要裁判么?

  故梁帝有意保护中立派,以备日后平衡朝局。

  明崇祯朝,东林党一党独大,是什么结局?

  惨不忍睹。

  后来,中立派官员汇聚到陈思浩身边,他俨然成了中立派领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