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思浩献策-第2/2页

加入书签
  揭穿篡位阴谋,与太子公然相抗,做捍卫皇权的三好皇子?

  还是集合王府卫队以自保?

  王府卫队比之禁军,不过累卵。

  而集军自保,便等于告诉太子:

  “你的图谋,本王看穿了。”

  二者殊途同归。

  届时,太子反咬一口,乱臣贼子便是晋安王无疑。

  须知京城的话语权,掌握在太子的手中,他大可混淆视听。

  为求保命,晋安王的应变之策惟有:

  “太子殿下,一切都是陈尚书的蛊惑,臣弟冤枉啊。”

  弃卒保车,陈思浩就是弃卒。

  太子宣泄怒火,可赏陈思浩一个五马分尸。

  太子维护形象,以儆效尤,五马分尸又轻了。

  祸及九族,将是更好的选择。

  故说破真相的代价,陈思浩承受不起。

  “八殿下,陛下若能从速战胜魏军,班师还朝,困局自解。”

  陈思浩说道。

  实际上,他已在谋划退身之步了。

  然而听起来,仍是献策晋安王,毫无端倪。

  “徐尚书,有何妙计可速败魏军?”

  晋安王兴奋道。

  显然,此策若能达成,才是真正的上上之策。

  陈思浩素来言之有物,颇具才识。

  否则何以官居吏部尚书,列诸尚书之首,时与谢宣怀分庭抗礼。

  晋安王自然想到:

  “陈尚书必有奇谋。”

  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

  陈思浩并非以知兵见长,出奇谋有点难为他了。

  “据邸报,我军虽略处下风,魏军却轻易不可胜。

  可谓:两军相持,近乎势均。

  若冯司马尽发阳城兵,突然出现在魏军侧后,战局势必有利于我。”

  “此策妙,甚妙!”

  晋安王拍手称快,大赞。

  前后夹击、合围而胜,屡有见诸史书,确是克敌制胜之策。

  故晋安王大赞之。

  然而凡战策,皆须因势而变,彼时良策未必适用于此。

  于行军途中,两万阳城兵挡得住,数千魏军骑兵的突袭么?

  或者,魏军分出数千骑兵,东犯兵力空虚之阳城。

  届时,冯国栋是否回援阳城。

  匆促回援,必为魏军所乘。

  不回援,失阳城而南兖州门户洞开,膏腴之地必遭涂炭。

  而仅分出数千骑兵,并不能打破梁魏对峙大军之均势。

  故陈思浩之策,看似妙计,实则不然。

  当然,他并不在乎此策是否可行,忽悠住晋安王才是他的目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吏部尚书陈公思浩献策晋安王。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