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黄雀在后

加入书签


"                                                                                于梁帝而言,北朝来犯,又何尝不是一个清理青岚宗的机会呢。

  北朝大军既已出动,便可顺势发难,一举清除北徐境内的南梁武林势力。

  当然,他们也可以假手本朝武林强宗。

  天下宗师,北三南二。

  北朝武林强宗,是不会因聚贤庄有青岚宗背景,而对它手下留情的。

  故栽赃北朝,便是梁帝的机会。

  梁帝话说得沉静,温和,波澜不惊。

  苏霖之却是感受到了,强烈无比的杀伐之气。

  他丝毫不敢怠慢,回道:

  “虏骑纵横,对国教弟子多有屠戮,陛下忙于大军对阵,无暇照拂。”

  闻言,梁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淡淡地说:

  “便依苏卿之意,办理吧。”

  不同于梁帝的处变不惊,借力打力。

  此刻,谢宣怀却是犹如被架于炉火之上,异常焦躁不安。

  因为战局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本应坐困睢陵待死的萧绍瑜,竟然率军南下救了萧锋。

  致使杨彦超所部遭受重创,还不得不放弃追歼右卫军。

  与之相反,南梁东路军的实力得以保存。

  同时,元沐所部受到了陆瀚洲的强力牵制,无法脱身。

  其中,不乏柳世权的全力配合,毕竟北徐州是他的主场。

  谢宣怀预想中的,元、杨合兵闪击梁帝,并未发生。

  即使元沐稍后摆脱牵制,率军东下。

  此消彼长之下,必胜之局已然不复存在。

  不出意外的话,擒杀梁帝已是不可能达成之事。

  因此,他妄图拥立太子登基的谋划,便不得不作出调整了。

  所幸的是,他没有将事情做绝,仍留有余地。

  拥立太子的图谋,尚不至于暴露。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

  “陛下亲临阵前,阿韬再想避战便不可能了。”

  一旦梁帝命谢韬出战,公然违抗便与造反无异。

  在十余万梁军的环伺之下,别说谢韬了,就是谢宣怀也没有这个胆子。

  而奉命出战,则必然再次食言,从而交恶杨彦超。

  战局突变,即使老谋深算如他,仓促之间也拿不出来万全之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想了想,对谢韬吩咐道:

  “阿韬,你速着人返京面见太子殿下,请他稍作收敛,暂时不宜大动干戈。”

  在这个节骨眼上,京城那边可不能再节外生枝了。

  在谢宣怀的心里,太子对他可谓言听计从,京中局势应该是可控的。

  只要保住太子的储君之位,他的权势便不会受到影响。

  “正当如此!”

  谢韬急切回应,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局势的发展,已令他心虚不已,并隐约感受到了来自梁帝的威压。

  他的内心是瑟瑟战栗的,恐惧已然在弥漫。

  他没有胆量,再游走于危险的边缘。

  拥立之功没有了,不要紧。….

    关键是不能再触碰梁帝的逆鳞,惹来杀身之祸。

  从中不难看出,他就是一个打顺风仗的主儿。

  只要风向一变,他的意志便不再坚定。

  他的才具,同样撑不起无边的野心与**。

  在这一点上,他与太子倒是旗鼓相当、半斤八两。

  “另外,尽快联系申屠昆,让他去杨彦超那里尽力斡旋。

  若能取得谅解,他尽管提条件。”

  谢宣怀再作叮嘱。

  申屠昆是他们与杨彦超之间,唯一的沟通纽带。

  为了令其尽心尽力办事,谢宣怀已然不惜重赏。

  在权力范围内,任何条件都是可以答应的。

  由此可见,谢宣怀是真的着急了。

  否则,以其南梁首臣之尊,申屠昆根本没有跟他提条件的资格。

  “小侄回营便着人传信。”

  谢韬二话不说,满口应下。

  族伯开出如此赏格,他不信申屠昆不动心。

  经过多次接触,谢韬隐约感觉到了,申屠昆在聚贤庄的处境有些尴尬。

  他似乎有另立门户的打算。

  其实,自申屠昆父子分别败于柳文菲和范伯勋,他们在聚贤庄内便声望大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