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梁帝掌厨

加入书签


"                                                                                “此战,九郎确是表现惊艳,朕会厚赏于他的。”

  梁帝由衷说道。

  于睢陵城下,萧绍瑜两度重创虏军,已是简在帝心。

  不过数日光景,他竟然挥师南下,解了萧锋之困。

  无疑,在梁帝心中,他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算萧锋不提,梁帝也是要赏他的。

  只是如何赏,赏什么,其中大有学问。

  “九郎的势力过于单薄,看来朕要帮帮他了。”

  梁帝的心中,已然动了培植萧绍瑜的想法。

  “十年了,阿雍没有埋怨陛下一句。

  此番北朝毁约南侵,他亦如当年,挺身而出,为国而战。

  陛下,您就不能再给他一个机会么?”

  萧锋借机替范雍求情。

  十年来,他从未替范雍求过情,并一直为此耿耿于怀,不能释然。

  其中的原因,不是不愿意,更不是不敢。

  他只是在等待时机,一个梁帝可能回心转意的时机。

  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范雍为国再立新功,没有比现在更适合的时机了。

  故他不惜犯颜直谏。

  若是错过了这次,他不确定,有生之年能否看见故人之子再受重用。

  他已将这次当作了唯一的机会,目光执着地凝视着梁帝。

  至于故人范隆之,他并不准备求情。

  梁帝留其性命,已然是最大的恩典了。

  闻言,梁帝略显诧异。

  他没有想过,萧锋会在此时替范雍求情。

  庙算之时,梁帝力排众议启用范雍,便表明他已然放下了。

  只因囿于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重用范雍一事,他必须慎之又慎。

  危难之时启用范雍,谢宣怀之流会有所警觉,却仍猜不透梁帝的心意。

  毕竟事急从权,或许并非出于本心。

  若于战后,打破了维持十年的禁忌,擢升范雍,必然会引起朝野的剧烈反弹。

  陛下,是要为范氏平反了么?

  范隆之,要重见天日了么?

  陛下,会不会罢黜太子呢?

  一旦范氏父子重新掌权,他们会放过我们么?

  ......

  凡是牵扯进十年前旧案的朝臣,必然惶惶不可终日。

  惊惧之下,他们不知又要如何兴风作浪了。

  南梁积弊重重,梁帝已然老迈,再也经受不起祸起萧墙了。

  维持国内朝局的稳定,以其富庶与人丁兴旺,南梁尚能与北朝相抗。

  一旦不慎引发内乱,北朝兵锋必然卷土重来。

  再想将其拒止于江淮之间,便是千难万难了。

  梁帝重情惜才,宽宥范雍的念头,盘桓在他心中已有数年之久。

  若能觅得万全之策,潜邸同僚、昔日岳丈范隆之,他也是愿意赦免的。

  只是直到此时,时机仍远未成熟。

  谢宣怀党羽遍布朝野,兰陵刘氏富可敌国。

  外戚势大,以其帝王之尊,梁帝亦是不敢轻举妄动。….

    何况还有青岚宗,这个蠢蠢欲动的隐患呢。

  “萧卿,朕还要处理军务,你安心养伤吧。”

  权衡再三,梁帝选择了回避。

  而回避,何尝不是一种态度呢?

  如若萧锋能揣摩透彻,他便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否则,也只能徒增伤感了。

  ......

  御帐之内,梁帝端坐御案之后,聚精会神的听着。

  “陛下,京中密报,太子殿下门人正在大行检举。”

  苏霖之陈奏,声音平和依旧。

  他没有明说,是太子在京中搞事情。

  但他相信,梁帝必然明察秋毫。

  太子自以为,京城戒严便可封锁京中消息。

  可是,他低估了典签府探子的本事。

  “传谕刑部厉尚书:据实查办,依律量刑,秉公执法。

  御史台周中丞,无须约束属官,任由诸御史检举。”

  梁帝不动声色,当即作出应对处置。

  他像是早有预料一般。

  御史台御史中丞以下,两名治书侍御史分统侍御史,皆有纠察不法之权责。

  故参与检举的太子门人,必是御史台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