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梁帝驾临

加入书签


"                                                                                营垒中,随军郎中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

  酣战余生的梁军将士,大部分尚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既受限于医疗条件,也受限于郎中数量的严重不足。

  闻报后,萧绍瑜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

  “看来,战后要尽快组建医学院了。”

  一支军队,只有经历过大战且活下来的老兵越多,才能更精锐。

  而上了战场,经历了大战、恶战,鲜有不负伤者。

  若是伤势不能及时处理,阵亡率必然居高不下。

  如此,培养一支精锐的难度就太大了。

  而且现有精锐,在大量减员后,恢复战力同样不易。

  故加强军医队伍建设,在强军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南北两朝,能有萧绍瑜这种想法者,实则少之又少。

  因为贵族出身的将领,不会在意普通兵卒的生死。

  在他们心中,与其耗费资源去医治伤兵,不如再招新兵,反正哪里都不缺流民。

  有限的医疗资源,则是他们所享有的特权。

  草药熬制散发的药香,混杂着滋补气血的骨汤热气,飘荡在营垒之中。

  它唤醒了梁军将士的食欲,他们早已辘辘饥肠。

  薛子都刚刚接管了营垒防务,其麾下重骑再次披甲。

  换防下来的叶清玄,安置好麾下中兵后,来到了中军帅帐前。

  “伯勋,萧护军怎么样了?”

  “华太医还没出来,里面的情形我也不知道。”

  范伯勋摇摇头。

  此刻,萧绍瑜正在帐内,他同样关心萧锋的伤势。

  “华太医,萧护军的伤势如何?”

  萧绍瑜低声询问随军医官华珍。

  年近中年的华珍,是太医署太医令华景之子。

  据其家谱所载,华氏乃东汉名医华佗之后。

  出身医药世家的华珍,同样供职于太医署。

  因精于外科,故梁帝将他派来随军。

  华珍撤去为萧锋把脉的手,然后为其盖好被子。

  顾不上抹去额头的汗珠,他恭谨回道:

  “禀九殿下,幸亏及时收兵止血,否则萧护军怕是要危险了。”

  唏嘘之后,他接着回话:

  “请九殿下放心,服过药后萧护军现已无性命之忧。

  只因上了一些年岁,难免要多将养些时日。

  月内,最好不要再披挂上阵了。”

  闻言,萧绍瑜乌眉略舒,为萧锋悬着的心落回了心房。

  他朝华珍拱手拜谢:

  “有劳华太医了。

  来人,取十万钱赠予华太医,聊表本王感念之心。”

  现在的萧绍瑜,已然身家过亿,出手自然阔气。

  于感激之外,他是有意结交华珍的。

  因为他相中了华珍的医术,并有意请他来当医学院院长。

  须知华氏外科,冠于南梁。

  放在后世,华珍绝对是院士级大咖。

  当然,若能请到华景自然更好。….

    只是萧绍瑜觉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梁帝是离不开华景的。

  闻令,范伯勋入帐,并奉上庄票。

  华珍连忙一拱到地,摆手推辞:

  “此乃下官分内之责,可当不起九殿下厚赏。”

  “先生医者仁心,自然当得。

  若再推辞,等萧护军醒来,怕是要怪本王吝啬了。”

  萧绍瑜笑道,满面随和。

  总之,他给出去的钱,是不会收回来的。

  盛情难却,华珍赧然一笑,拜谢道: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九殿下赏。”

  ......

  传令退兵的信使,方至半途,便遇范雍率军大胜归来。

  范雍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穷寇莫追的至理是了然于心的。

  当天色渐黑,杨勇率军回援,他便知此战该收场了。

  略挫杨勇骄狂之心,他随即果断率军返回。

  “此营垒,出自何人之意?”

  行至营前,范雍询问信使。

  安营扎寨,他自不陌生。

  引起他兴趣的是,他还未见过如此森严之营垒。

  “是九殿下之意。”

  信使如实回话。

  “此营垒可谓固若金汤,确是适合固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