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入冬以后的天气是更加的残酷无情,仿佛一夜之间便由深秋直接进了数九时节,严寒忽降,紧接着连天大雪便封了进出鹿城的路,米价于是被奸商十倍地哄抬,一石糟米一度被标至五六百文的天价。穷人毕竟多,鹿城天天有人死于饥寒交迫。说起来苏家父母算是命好,在这场大饥荒肆虐人间前几年就双双因病过世了,没赶上受这场罪。他们走后苏家三兄弟守着祖上几代赖以为生的那家小酒馆,勉强度日。
鹿城大天灾那年,苏慕二十四岁,苏遮十六,苏醒却只有十岁。苏慕苦苦撑着这个家,存粮省来省去眼见着吃到了底朝天,又无进项,市面上天价的稻米便是卖了酒馆也换不回几升,也没人会在灾慌年里买一爿破酒馆。唯一活命的希望在朝廷,但这一场大雪叫运送朝廷赈灾粮米物资的官儿们更有了拖延的理由,一城人望断愁肠却迟迟不见一粒米的踪影。
苏慕看着饿的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两个弟弟,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只能豁出这一条烂命和老天给两个弟弟争个活命的机会。他提着刀蒙了面,趁夜闯了丰源号粮米铺,背着两袋沾了血的白米回来,对着两个弟弟万般无奈说的便是——没有人生来就是贼。苏遮与苏醒看着哥哥说完这句话,扔下米又跳出了院墙,引着一片喊杀声消失在远处,从此杳无音讯。
六年多了,苏遮与苏醒以为大哥早已经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时,他却突然又回来了,是惊喜却也带着惊恐,慕回来也不提别的,他开口就说要绑架富甲鹿城的沈半城沈大善人。
苏慕不知道,烈武三十三年冬天,在他盗米杀人逃离鹿城的第三天,沈大善人就顶着天灾,冒着危险,穿过冰雪覆盖的山道,驾着拉满粮米药棉的马车队踏入了鹿城,然后广设粥铺,施善满城。竟叫他以一人之力生生赈住了天灾,自沈大善人入城那日起,鹿城再无一人因饥寒而做了路倒儿。挨过立春,冰河消融开了路,官府那叫人看着寒酸的赈灾粮米才姗姗来迟地拔到。沈大善人便悄悄地收起了粥铺,但却并没有离去,沈家就此住到了鹿城。
待过了青黄不接时节,解了一城百姓倒悬之厄的沈大善人沈银长就被满城百姓叫成了半城老爷。街头巷尾对沈老爷的来历传着三四种说法,最教人觉得可信的说法分析——沈老爷一家老小操着帝都口音,来到鹿城后个个都是慈悲相,且不说赈灾的大手笔大胸怀,就看沈府平日间行事虽低调,但处处透着的那一股泼天富贵气,大家也都更愿意相信他是烈武爷定都珠郡时,曾资助朝廷扩建珠郡城的那位富可敌国的沈尊流沈老爷的宗族后人。
有了赈灾与传言做基奠,沈家便算在鹿城立了足。
孟春刚过,沈银长老爷盘下了西市一处不起眼地段的铺面,是家生意清冷的绸缎庄,但沈家经营了绸缎庄后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再加上鹿城人念恩,不到一年,沈家便在鱼城与鹅城又各开了一家分铺。沈银长接着又盘回了一家临近关张的车马行,人气壮时,什么局都他能盘活,沈家的生意年年在壮大。到入鹿城的第五个年头,沈家的庆源票号挂匾开张,这叫城中富豪都吃了一大惊,大渊开朝后自烈武六年始,朝廷明令颁布整个帝国都以大渊通行金钞为流通货币,禁止民间使用金银货币,持金银者只准与官府交易。但是官库所贮藏的黄金白银随着近几年支付官俸和军饷而被逐步投入商品流通,从而使官库存银变成了活银,虽然鹿城巨贾们都明白这中间的利益是极其巨大的,可官府毕竟没有放开金银通钞,所以大家都觉得沈家这一步棋走的悬。可谁知就在沈家的庆源票号挂匾后短短一个月后,朝廷的通钞令便传遍了逆江南北,众人这才佩服沈家的手眼通天,明白沈家必是朝中有人,早早知道了朝廷的准确政略才敢行此险招。只那一步便叫鹿城沈家走到众人遥不可及的前头。如今,沈家庆源号的银票可以在帝都珠郡鹿城鱼城鹅城等六七座城市的分号里直接提取现银。到了这时的沈家已明显是富甲鹿城的豪门了。可鹿城没有人对沈银长怀有对其他富豪的那种嫉恨,因为这一城人有大半都是喝着沈银长烈武三十三年施的善粥才熬过那一劫的,苏遮与苏醒也不例外,更何况自沈家落脚鹿城,凡遇修桥铺路洪涝旱灾,沈大善人永远不吝啬银钱,永远第一个站出来大行善举。反观鹿城的富绅们哪一个出门都是前呼后拥带一群保镖,只有沈银长,一个保镖没有,大家便更相信沈家挣的银子光明正大。所以当苏慕提出要绑了沈银长时,苏遮与苏醒都是踌躇不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鹿城大天灾那年,苏慕二十四岁,苏遮十六,苏醒却只有十岁。苏慕苦苦撑着这个家,存粮省来省去眼见着吃到了底朝天,又无进项,市面上天价的稻米便是卖了酒馆也换不回几升,也没人会在灾慌年里买一爿破酒馆。唯一活命的希望在朝廷,但这一场大雪叫运送朝廷赈灾粮米物资的官儿们更有了拖延的理由,一城人望断愁肠却迟迟不见一粒米的踪影。
苏慕看着饿的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两个弟弟,实在是无法可想了,只能豁出这一条烂命和老天给两个弟弟争个活命的机会。他提着刀蒙了面,趁夜闯了丰源号粮米铺,背着两袋沾了血的白米回来,对着两个弟弟万般无奈说的便是——没有人生来就是贼。苏遮与苏醒看着哥哥说完这句话,扔下米又跳出了院墙,引着一片喊杀声消失在远处,从此杳无音讯。
六年多了,苏遮与苏醒以为大哥早已经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时,他却突然又回来了,是惊喜却也带着惊恐,慕回来也不提别的,他开口就说要绑架富甲鹿城的沈半城沈大善人。
苏慕不知道,烈武三十三年冬天,在他盗米杀人逃离鹿城的第三天,沈大善人就顶着天灾,冒着危险,穿过冰雪覆盖的山道,驾着拉满粮米药棉的马车队踏入了鹿城,然后广设粥铺,施善满城。竟叫他以一人之力生生赈住了天灾,自沈大善人入城那日起,鹿城再无一人因饥寒而做了路倒儿。挨过立春,冰河消融开了路,官府那叫人看着寒酸的赈灾粮米才姗姗来迟地拔到。沈大善人便悄悄地收起了粥铺,但却并没有离去,沈家就此住到了鹿城。
待过了青黄不接时节,解了一城百姓倒悬之厄的沈大善人沈银长就被满城百姓叫成了半城老爷。街头巷尾对沈老爷的来历传着三四种说法,最教人觉得可信的说法分析——沈老爷一家老小操着帝都口音,来到鹿城后个个都是慈悲相,且不说赈灾的大手笔大胸怀,就看沈府平日间行事虽低调,但处处透着的那一股泼天富贵气,大家也都更愿意相信他是烈武爷定都珠郡时,曾资助朝廷扩建珠郡城的那位富可敌国的沈尊流沈老爷的宗族后人。
有了赈灾与传言做基奠,沈家便算在鹿城立了足。
孟春刚过,沈银长老爷盘下了西市一处不起眼地段的铺面,是家生意清冷的绸缎庄,但沈家经营了绸缎庄后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再加上鹿城人念恩,不到一年,沈家便在鱼城与鹅城又各开了一家分铺。沈银长接着又盘回了一家临近关张的车马行,人气壮时,什么局都他能盘活,沈家的生意年年在壮大。到入鹿城的第五个年头,沈家的庆源票号挂匾开张,这叫城中富豪都吃了一大惊,大渊开朝后自烈武六年始,朝廷明令颁布整个帝国都以大渊通行金钞为流通货币,禁止民间使用金银货币,持金银者只准与官府交易。但是官库所贮藏的黄金白银随着近几年支付官俸和军饷而被逐步投入商品流通,从而使官库存银变成了活银,虽然鹿城巨贾们都明白这中间的利益是极其巨大的,可官府毕竟没有放开金银通钞,所以大家都觉得沈家这一步棋走的悬。可谁知就在沈家的庆源票号挂匾后短短一个月后,朝廷的通钞令便传遍了逆江南北,众人这才佩服沈家的手眼通天,明白沈家必是朝中有人,早早知道了朝廷的准确政略才敢行此险招。只那一步便叫鹿城沈家走到众人遥不可及的前头。如今,沈家庆源号的银票可以在帝都珠郡鹿城鱼城鹅城等六七座城市的分号里直接提取现银。到了这时的沈家已明显是富甲鹿城的豪门了。可鹿城没有人对沈银长怀有对其他富豪的那种嫉恨,因为这一城人有大半都是喝着沈银长烈武三十三年施的善粥才熬过那一劫的,苏遮与苏醒也不例外,更何况自沈家落脚鹿城,凡遇修桥铺路洪涝旱灾,沈大善人永远不吝啬银钱,永远第一个站出来大行善举。反观鹿城的富绅们哪一个出门都是前呼后拥带一群保镖,只有沈银长,一个保镖没有,大家便更相信沈家挣的银子光明正大。所以当苏慕提出要绑了沈银长时,苏遮与苏醒都是踌躇不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