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 如梦醒(一)

加入书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

    大河滔滔。

    卫渊站在船头,望着这陌生的南岸,茫然无措。艄公指给他了两条路:走水路便从富春江逆流而上,过桐庐,转兰江,翻越六洞山至双龙洞;陆路则经越州、义乌、至婺州,双龙洞就在婺州背后的金华山中。

    老艄公是个软心肠的,见卫渊眼泪汪汪的可怜模样,叹口气道:“小官人,老汉我送你到老渡埠,那里有的是去婺州的船。你若不缺钱,就走水路,那是又快又安全。挑一个最漂亮的大船,三两银子好吃好喝,两天就到。若舍不得银子,也可以挑个小帆,半吊钱每天馒头榨菜管饱,比大船还快。”

    卫渊心里一点主意也没有,应声道谢,坐在船头。艄公怕他掉下去,揽他到船心坐下,轻轻摇橹,逆流向南。

    卫渊抱腿而坐,望着西湖群山,只盼找到一个小点,盼着看到一个骑在马上的小人,兴许就是姐姐。然而小船顺水一拐,群山屏蔽,什么也望不见了。

    不多时舟入缓流,水上渐渐热闹起来。江花飞溅,船影婆娑,短艒长舠,篙橹成林,大小船只连帆驶过。右边一片浅滩处立木桩桩,其间板着七八道船坞。

    艄公驶近拴住小船,回头问道:“小官人,你想好没?三两的,还是半吊的?”

    卫渊朝包袱里忘了一眼。卫渟临走时留下了一大吊钱和许多银子。他挑出一块三两左右的,对艄公道:“我全没经验,就听爷爷的,坐好船吧。”

    艄公见他总算能说话了,摸了摸卫渊的小脑袋,带他登上码头。

    老人径向一艘带蓬的大船前,朝船里探望,见已有好些人登船,心里觉得妥当了,便将银子交给船主,又嘱咐了下船的地方。

    一个船工走过来要领卫渊上船,卫渊突然跪下,朝那老艄公飞快地磕了个头,哽咽道:“爷爷大名我还不知道,请爷爷告诉我,再见时也好相认。”

    那老艄公扶起卫渊,摸着他头顶道:“老汉姓陶,没起名字,就叫个陶大。好孩子,你……唉,算了。你事事小心,机灵着点。”他本也想问卫渊的名字,但只怕会暴露行踪,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摆一摆手,离开了码头。

    又等了半个时辰,船主见乘客渐满,于是吆喝一声,放下风帆,拔锚启航。六名船工齐划大桨,艄公掌舵,大船稳稳地驶入江中。

    卫渊没坐过这样的客船,船舱里闷热潮湿,还有一股子说不上来的霉臭,波浪摇摆又颠得他晕头转向,腹中酸水翻腾,急忙冲上栈板,扑在船舷上一阵狂呕。心道:“三两银子,居然是这么一艘破船!”

    船主恰好坐在棚顶看见,低声对身边一个船夫道:“陶老汉说他受朋友之托,送这小子去六洞山。我怎么看,怎么不是个味儿。”

    旁边的船夫道:“是呀,陶老汉来钱塘不久,日日起早贪黑,是个穷的叮当响的老光棍。这小子细皮嫩肉,好衣服好鞋,家里趁着钱呢,怎么会是他的朋友?”

    船主道:“说得有理。但要真是无缘无故,他又何必操这个心?”

    沉默片刻又道:“切,管他呢,人家付了钱,我载他就是。”

    又过了一会儿,压低声音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还是帮我多留个心眼,路上放机灵些。”

    两人低声耳语,但卫渊小孩子耳朵灵,听得一清二楚,忐忑地想:“不错,我这身衣服太过显眼,一看就不像寻常人家,得找个机会换掉。”

    他捏着鼻子又下到舱里绕了一圈,仔细一数,船上合计二十来人,除去船主船夫,还剩十六个。虽说一船的男女老少,可偏偏那“少”字仅他一人,就是想换衣服也无人可换。船舱里污臭难忍,他便掖着包袱,在甲板上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静静坐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