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拯救大兵瑞恩》:美国如何讲述战争与人道?-第3/3页

加入书签
阵营对立,由此变成了文明的对立。面对「你为什么要去打别人的仗?」一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置换成「我们是在为同胞兄弟拼命」的感同身受。

同时它决定了接下来两个小时里观众的自我代入对象——当这些美国大男孩浴血奋战时,你很自然地决定和他们同仇敌忾。

一如既往地,本片刻意淡化美军的装备优势,放大美军的处境劣势:敌在暗、我在明、四面楚歌、无路可退,而陷入该种困境的原因,恰恰来自于他们对人道主义原则和文明底线的坚守——不放弃伤员、不伤害平民,只要对方不开枪,我们就不能开枪,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样,义薄云天的救赎主题再次凌驾于一切政治讨论之上。

一千多名索马里死者和19名丧生美军同时被列入片尾字幕,但是,你终究只能把后者的名字详细列出,而前者,依然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字。

美国电影工作者没有避讳战争的残酷,但在这耳熟能详的英雄主义叙事里,依然只有掌握话语权的那一方的牺牲者,有资格被大银幕所铭记。

用最符合市场好恶的话术与美学,来表达和建构最符合国家好恶的立场与形象,好莱坞战争片里这种屡试不爽的模式,已经开始被冠以一个新的词汇:商业民族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商业民族主义」的某种经验,已经获得了中国主旋律影片相当成功的借鉴:无论是《战狼》系列,还是《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其实都已经有了一些好莱坞战争片的影子。

这就是我在课程中为大家提炼和总结的,美式战争片对美国价值观的实践方式:让传播和维护人道主义,成为美国参加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也让它成为美国取得战争胜利的理由。

有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上的保证和自信,无论面对怎样强大的敌人,美国都显得无所畏惧,哪怕这敌人,并不来自地球。

所以,在下一讲里,我们会聊一聊美国电影中的外星人,聊一聊美国人,是如何迎战外太空入侵者的。!

(touwz)?(com)  《开眼看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式三观」》,牢记网址:touwz.com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