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辽河-第2/3页

加入书签
 慕容皝的判断非常准确,段部鲜卑果然在之后率骑兵来攻,但由于慕容皝早做准备,在其伏兵的两路夹击下,段部鲜卑再次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慕容皝听闻捷报传来,命令世子慕容儁乘胜出击,攻占段部鲜卑多处城堡,大获全胜。慕容皝借此战之威,立求谏言之木,行广开言路之风。并于次年即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九月,由镇军左长史封弈牵头,以慕容皝责重而位轻为由,乞请慕容皝称燕王,慕容皝欣然接受,并设置官署,升镇军左长史封弈为国相,居百官之首,其他心腹将官也各有官阶封赏。同年十月,慕容皝正式称燕王,废辽东公国,建立燕国政权,由于在其后百年之间,前后有五个燕国政权相继建立,故史称慕容皝所建燕国政权为前燕,也是十六国时期慕容诸燕之祖。慕容皝称燕王的同时宣布大赦,建文昌殿,出行乘车以黄金为饰,以天子六驾为规格,所过之处要警戒清道,俨然一副帝王派相。

 慕容皝为辽东公时,本质上隶属于东晋,其下官吏军民皆为从属关系,可以自由脱离。如今称燕王,则是自立,意味着辽东地区军民皆为其臣属,既可以委以重任,也可以杀伐处置,不再需要请示东晋朝廷。这也是为什么魏武帝曹操和晋文帝司马昭辅政之时要称王的原因。只是称王大典完毕,段部鲜卑之患又重新涌上了慕容皝的心头,之前段兰数万大军的侵袭对于慕容皝虽然没有造成损伤,但其对慕容皝的冲击依然经久未散,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为了避免段部鲜卑侵扰边境成为祸患,慕容皝决定派使臣入后赵,联合石虎对段部鲜卑进行合击,彻底铲除这个心腹之患。

 遂派扬烈将军宋回携表书向后赵石虎称臣纳贡,并请其出兵平定段部鲜卑,言其必携全国之众以为呼应,配合王师共同讨伐骄横之敌。为了博取石虎的信任,慕容皝愿以其弟宁远将军慕容汗入后赵为质。石虎正为段部鲜卑屡次侵扰边境而苦恼,此时慕容皝遣使称臣,正中其欢心。石虎因此大喜过望,不仅盛情款待了慕容皝之使团,同时谢绝了慕容汗为人质的请求,将其护送回前燕。并与慕容皝立盟书,约定于第二年共同讨伐段部鲜卑。意欲一举消灭段部鲜卑,稳定后赵东北局势,为其南下攻晋做好准备。

 公元338年,慕容皝急于攻灭段部鲜卑,而后赵那边却没有任何起兵的消息。于是急不可耐的慕容皝特意派人去后赵打探消息,希望能获知后赵出兵的大致日期。前燕和后赵此时并非一个量级的政权,前燕属于地方割据一隅的诸侯,而后赵则是可与正统王朝东晋分庭抗礼,并意欲图谋天下的强大帝国。对于面临战争的表现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同。像慕容鲜卑这种地方割据政权,作战形式类似于春秋战国的列国征伐。大多数时候是在临近自己势力范围的区域作战,出兵不过百里,备粮不过三日。战术战略讲究快准狠,注重速度,不打消耗,所以轻骑兵是其主导精锐力量。

 这个在慕容皝数次对外作战中也有所体现,大多数是以轻骑兵对敌主要核心力量进行精准打击,速攻速撤速取胜。所以慕容皝参与的战争,往往不需要特意准备物资,因为进攻他国,取胜可以就地补给,战败可以迅速撤回,不需要太长的补给线,这也是慕容皝征兵数万可以不日而攻的原因。以其所处的地位,还不能理解后赵这样的帝国政权的备战工作,所以当盟约制定,前燕已经整军待发,而后赵还杳无音信的时候,慕容皝的焦躁不安就可以理解了,在他眼里夜长梦多,他既害怕段部鲜卑的反扑报复,也害怕后赵出尔反尔误了大事。

 而与慕容皝急于出兵的焦虑相对的,是作为帝国掌舵人石虎的从容不迫。在将前燕使者送回后,石虎便命令军事部门行动起来,制定作战方案,征调士兵,筹集粮草,严选勇武。最终选出三万余众骁勇善战之兵,为本次进攻辽西的核心力量,全部拜授为龙腾中郎。相当于今天从普通士兵中选出一部分人,来作为特种部队使用,而拜为中郎则类似于今天的中尉军衔,相当于今天将士兵直接升级为军官。这对于士兵而言不仅是官阶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物质方面的大幅度提升,这无疑是作战前对士兵们极大的鼓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