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炀帝(2)-第2/6页

加入书签
 要想弄明白历史人物很多重要的选择,一定要设身处地的去想,要入戏才能理解。李密的上计和中计甚妙,但要采用确实需要冒险,冒险就意味着有牺牲。敢于造反已经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别看书上短短几句话,现实中可是要流血死人的。正常人没人喜欢死亡,务求稳妥没有问题。杨玄感当时那个情况,身在山东却要千里奔袭攻取西安,听起来就是一个极不稳妥的选择。还要指望路过的城池不与他发生战斗,存在巨大的风险。而进攻天津蓟县虽能断绝天子归路,但那是要建立在高丽会帮忙反击隋军的前提下。本身就是守城方的高丽可能早已疲于战事,不会反击,到那时他们可就要直接面对归心似箭的远征军了。本来就兵力悬殊,加上对方困兽之斗,便成为了一场豪赌。

 刑部尚书卫文昇带兵四万人,援救东都洛阳。途经华阴(陕西)时,挖了杨玄感父亲杨素的墓,焚毁了他的尸骨,以向士卒展示必死之心。就像前文说的,你不努力,你家的祖坟就危险。可怜大隋第一猛将杨素,多次平定各地造反,结果最终自己儿子造反落了个被挖坟掘墓的下场。

 辽东城久攻不下,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传来,炀帝大惊,苏威劝他说:杨玄感为人粗心缺乏谋略,不值得忧虑,只是担心这次谋反会渐渐成为天下大乱的根源。炀帝又听说达官子弟全在杨玄感手中,更加忧虑,下令撤军。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器械攻城用具全都丢弃不要,将士乱作一团,队形四分五裂。高丽很快察觉但果然不敢出城追击,只是在城中喧哗鼓噪而已。

 杨玄感每次交战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又善于统御部下,大家乐于为他所用。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增加到了十万人。援救洛阳的卫文昇不是他对手,伤亡大半。馀杭(浙江杭州)的百姓也起兵响应他,因为此时炀帝正征调当地的军队前去讨伐高丽,百姓都相互讨论:往年兵强马壮,我们父子兄弟尚且死在辽东。现在国家疲惫凋敝,还去出征高丽无异于送死。于是逃亡甚多,郡县追拿的又急,很多人就聚集到馀杭造反,一月之间众达数万。

 有人劝杨玄感称帝,李密反对:我们起兵以来,虽取得一些胜利,但大多郡县都还没有归服。现在洛阳守军尚强,天下的援兵接踵而至。应当奋力作战,争取早日向西平定关中。怎么能只想着上尊号,让别人小瞧了咱们的志向呢?

 隋将屈突通领兵来救洛阳,宇文述紧随在后,隔着黄河安营扎寨,摆开阵势。屈突通擅长领兵,杨玄感深知不能让他顺利渡河,必须阻击。但对方将领也知道杨玄感的想法,不断从另一个方向侵扰让他无法分兵守备,最终屈突通顺利渡河。杨玄感只得兵分两路,西边抵御卫文昇,东边防守屈突通。随着赶赴洛阳的援军前赴后继,从四面八方不断涌入,杨玄感多次战败,只得重新考虑向西进入关中的计划。李密建议:弘化郡的太守握有强兵,我们可以宣称他造反进攻那里。这样可以蒙蔽百姓,不让我们失去民心。

 几天后,杨玄感号称已攻陷洛阳,解除包围,向西进攻潼关——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的交汇处,自古就是军事重地,是进入关中的门户。之后它还会成为更大的舞台,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中,此处暂且不表。

 到了弘农(陕西),当地父老都向杨玄感献计献策。说前方京城空虚,容易攻克,而且储存着许多粮草。杨玄感听完就打算跳过弘农,快速进军。弘农太守杨智积对身边人说:杨玄感后有追兵,所以想要向西躲入关中,让他成功的话朝廷就难以取胜了。我必须牵制住他,拖延他的进军,这样就能让他束手就擒。

 等杨玄感通过城下时,杨智积爬上城墙,插着腰,指着他破口大骂。杨玄感大怒,打算进攻,李密进谏:兵贵神速,我们要头也不回的向西直插敌人后方。不然等追兵来了,我们进则无法攻陷潼关,退又没有防御的地方,大事去矣。杨玄感不听,开始攻城,焚毁了城门。杨智积也从城内往外放火,阻碍敌军进入。一连三日,杨玄感怎么也攻不进去,只得率军向西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