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文帝(2)-第3/4页

加入书签
 步入晚年的文帝用法也越来越严峻,曾下令凡是盗窃一钱以上就要斩首弃尸市集。当时一钱可是连个瓜都买不起的,这个数额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后经百官反复进谏,文帝才同意废除这个法令。他的的严格也延伸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秦王杨俊,当时与杨广一起领兵平定陈朝有功。后来生活奢侈,大修宫室,喜欢娶妻纳妾。文帝知道后当即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以王爷的身份闲居在家。

 杨素替他求情:秦王是陛下儿子,生活奢侈了一些,但罪不至此啊,刑罚是不是重了点。

 文帝严肃说道:朕是他的父亲,也是黎民百姓的父亲,周公当年尚且能够大义灭亲,朕怎能为他破坏天下人的律法?

 后来秦王杨俊久病不起,仍然不断上书请罪,恳请父亲原谅自己。可等来的却是不断地责骂,加重了病情,含恨而终。而文帝也没有多难过,只是哭了几声就停下了。

 公元598年,刚即位的高丽王高元就开始搞事情,率领一万靺鞨(ohé)士卒入侵了辽西(辽宁)。文帝大怒,当即派出高颎和汉王杨谅(文帝第五子)水陆共起兵三十万征伐高丽,可惜这次出征刚开始就遇到了所有能遇到的灾害:首先是水灾,导致粮运不济。接着是传染病,倒下了一大片士卒。然后渡海进攻高丽平壤城的军队又遇上大风,很多船只被吹烂沉没。还没与敌人交手,伤亡率已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最后不得不宣布退兵。高丽王也立马上书谢罪,识相地找了个台阶下,自称:辽东贱恶如粪土的臣子高元。文帝虽然赦免了他,但一想到他那嚣张得意的嘴脸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文帝就怒不可遏。

 看到被高丽折辱的朝廷,看到那些心有不甘的伤兵败卒,杨广暗暗下定决心: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父亲你看着吧,我杨广一定会将咱们隋朝发扬光大。等我君临天下,今天的屈辱我要高丽加倍偿还。你做不到的事情,终有一天我能做到!

 但此时的杨广对未来其实没有把握,因为太子之位还不是他的,是他哥哥的——杨勇,一个性格宽厚,真诚不做作的人。杨勇可能是个好人,但绝不是一个好太子,更不是一个为政的材料。他天性喜欢率性而为,喜欢游戏人生不喜欢拘束。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政治嗅觉,也没想过身处高位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有的政治联合,心腹党羽的营建,与皇上重臣关系的维护,他是一点都没有。从头到尾身边就只有高颎一人,最终被废掉之后,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帮他说话。注意,是一个都没有啊。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儿戏,你是来玩的,别人可是来跟你搏命的。你不想争斗,不想勾心斗角,你身后的那几个弟弟,还有你弟弟身后的那些利益集团可全都盯着你的位子呢。

 从所作所为就能看出他有多天真可笑:文帝生活简朴,他还将蜀国人制作的精美铠甲穿在身上,再加上各种华丽的装饰,自己兴奋之余根本没注意到生气不已的文帝。到了冬至,百官前往他的宅邸拜谒道贺,他居然也欣然接受了。这问题可就严重了:太子虽居上位,但关系上还是臣子,怎么能接受百官的拜谒呢?当时可只有人君之礼才能如此,这不是明摆着要上位吗?关键是他其实没有这个意思,但他也从没有考虑过太子之位的危险性。

 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位,最大的危险恰恰就来源于那一人——皇帝。皇帝最担心什么——江山社稷被夺。最容易被谁夺走——太子。所以太子本身就处于最易被猜疑的位置,本应更加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稍微涉及皇权的敏感问题都要刻意避嫌。

 所以了解历史有多重要。如果杨勇能知晓之前那些太子的下场,知晓宫廷斗争里的那些流血牺牲你死我亡,还会如此轻率吗?我相信是不会的。而读了本书的你,有了这次经验,日后也一定不会再被别人利用你的天真善良来欺负你——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夙愿。

 后来文帝果然对百官大发雷霆:冬至你们不来拜我,到太子住的东宫去拜是什么礼数?我死了你们没主上了吗?太子居然还穿着正服,大设音乐来款待百官,这合适吗?于是下诏规定以后节日不允许再前往东宫祝贺,文帝也开始对太子越来越忌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