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文帝(2)-第2/4页

加入书签
 一石??文帝大为惊讶。当时的一石酒,差不多得装满六个牛角壶,得好几个人才能喝完。

 文帝想了想:算了,让他随心所欲吧。不这么喝,他怎么能面对自己这样的人生呢?

 后来陈叔宝跟随文帝登山祭祀,侍奉文帝饮酒,并吟诗道: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字里行间没有任何亡国的屈辱与自责,反而全是奉承,说自己对文帝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意亲自上书劝他他封禅泰山。

 文帝对他说:你的失败难道不是因为喝酒吗?贺若弼告诉我,他刚出兵渡江的时候,有人曾写密信告知你。怎奈你天天醉酒,把密信扔在床下拆都没拆过,这大概也是上天要灭亡你们吧。

 之后,陈叔宝也是日日活在半醉半醒之间,一直喝到了604年病逝,享年五十二岁。他的一生,醉着来,醉着走,醉着生,醉着死。

 而在另一方面,两大功勋贺若弼和韩擒虎天天在文帝面前争夺功劳。贺若弼认为是他在前方与敌军殊死搏斗,韩擒虎却趁他奋战偷袭金陵。仗都没打几场,却把功劳窃取得干干净净。韩擒虎则指责贺若弼贸然进军,打草惊蛇导致伤亡很大。文帝当然是从中斡旋,让二人握手言欢。但贺若弼心里一直很不服气,怒形于色,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放厥词:什么高颎杨素,贵为宰相,在我贺若弼看来不过是个吃干饭的。可见他父亲临终前的话,他是一句没听进去。得罪他的是韩擒虎,怎么能跟疯狗一样把不满发泄给所有人呢——政治上最忌讳的就是给自己一下树立多个敌人,真要骂也应指着一个敌人骂,怎么能满朝廷得罪人呢?

 文帝知道这件事自然大怒,当即把他停职下狱。公卿也纷纷上奏说他心怀怨恨,诽谤朝廷,论罪当斩,眼看他就要走上与父亲一样被赐自尽的老路了。好在他的主上是文帝,怜惜他的军功。还是下令赦免了他,一年后还恢复了他的爵位,不过自此也开始疏远他了。关中大旱,饥荒,百姓吃的都是豆子碎屑和牲畜吃的糟糠。文帝得知后流下了眼泪,深深自责,一年时间没有食用酒肉。下令让各级官员想办法率领百姓到洛阳谋生,士兵不能随意驱赶难民,路上遇到灾民老幼必须车马避让,有拿重物的就要上前帮助——确实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但他生性猜忌,不好学术,因为是靠夺权得到的王位,常常多疑。对下属刑法严酷,但凡有过错就判处重罪。他私下还派人拿金钱赠予百官来试他们的忠心,只要接受了就立马诛杀。经常在朝堂里捶打官员,挥仗的人不用力也要被杀,所以下手的都比较重,经常打死人。

 而南方的陈国一直以来刑法废弛,百姓习惯了松弛的生活,对于突然实行的隋朝法令很不习惯。加上苏威又制定了《五教》的规定,还强制百姓背诵,造成怨声载道。民间还谣言隋朝要把他们迁徙到北方,弄的大家不知所措。于是陈朝旧地大都造反,人数达到数万。他们捉住县令,甚至把他们的肉切了吃,嚷道:你还让我背《五教》吗?你还让我背《五教》吗?

 隋朝上下人心惶惶。这时又是杨素站了出来,暗中横渡长江,带领水军以迅雷之势连续击杀数个叛军头领。又派手下翻山越岭,攻击敌人后方,前后数百次战斗,辗转征战数千里,失去音讯一百多天。最终击溃了叛军主力,稳定了隋朝江山。

 之后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隋朝的经济和民生都来到了新的巅峰。据史料记载: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财富多的府库都放不下了,只能放到走廊厅堂。后来到了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人口都没有超过当年的隋朝。而隋朝储备在各地的粮仓锦帛,在日后的天下大乱中成为了叛军的重要补给,一直消耗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都还没用完。富庶的生活,一方面得益于隋文帝和高颎这个组合的治理。另一方面也让日后的隋炀帝杨广产生了幻觉,觉得这么大的家底怎么败也败不光。

 步入晚年的文帝用法也越来越严峻,曾下令凡是盗窃一钱以上就要斩首弃尸市集。当时一钱可是连个瓜都买不起的,这个数额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后经百官反复进谏,文帝才同意废除这个法令。他的的严格也延伸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秦王杨俊,当时与杨广一起领兵平定陈朝有功。后来生活奢侈,大修宫室,喜欢娶妻纳妾。文帝知道后当即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以王爷的身份闲居在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