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鸿祎得知马化腾开始推动QQ医生的时候,心中的恐惧难以形容。他当时甚至认为,凭借腾讯QQ在客户端的统治地位,只要采取捆绑政策,只要「一个春节」就可能把360安全卫士干翻。
周鸿祎之所以这么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无论腾讯也好,360也罢,当时的整个中国软件行业唯一的生存**就是无限捆绑式的推广。腾讯有了QQ这个绝对制高点,就可以利用QQ推广甚至捆绑式的方式强推各种软件;360也是如此,有了360安全卫士,就自然能带动浏览器、安全网址以及后续的各种软件和服务。
两次示好、两次恳求,周鸿祎的确把身段已经放到极低,但是,腾讯还是把周鸿祎逼到了墙角上。然而,这个中国个性最强硬,报复心也最强的创业者,岂是被人任意揉搓之辈。
5天,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从9月22日到9月27日,360就开始了强势的反击。
这种反击的力度和锐度,都堪称绝佳。但历史的记录,在这里又分叉了:
首先,在技术层面,360抓住「**」这个用户最敏感的话题,抓住了QQ医生的痛脚。腾讯方面的记载是,360方面发表的言论称,「QQ在运行几分钟后,就会访问用户硬盘的数千个文件,其中有大量和聊天服务无关的文件,包括用户的图片、文档、网银数据等」。
然而,《颠覆者》里面却很明确地以周鸿祎之口说,360发现了QQ对用户的电脑有扫描硬盘的行为,其目的是用户画像,而且「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腾讯不会通过获取用户**的方式非法牟利」,但是「QQ扫描硬盘的行为的确是没有公之于众的」。
这段记载说明,360对QQ扫描用户硬盘的做法不仅有掌握,而且对其目的(用户画像)和危害性(不会非法牟利)是有判断的。但是,这并不妨碍360当时把这个问题极度放大,成为攻击腾讯的利器。
为了大肆渲染腾讯QQ对用户**的威胁,360的回击最绝的是,它不但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用户**大过天》的专题,而且还开发出了一个叫做「360**保护器」的软件,这个软件不但提示用户「某些软件」有「窥私」之嫌,而且将其与「无数网民深受广告骚扰、欺诈威胁」关联起来。而至于这个保护器的主要功能,也并无其他,主要就是反复提醒用户「你有若干个文件被QQ查看过,其中若干个可能涉及您的**……」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舆论战场上,周鸿祎也是呈压倒优势的。他利用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苦腾讯久矣」的普遍不满情绪,利用当时刚刚勃兴的新媒体阵地——新浪微博,利用主帅亲自上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吸引眼球能力,让360占尽了舆论的主动,并且得到业界、用户的双重支持。
他把360的反击定义为一个受压制的典型创新企业和行业垄断巨头的纷争,把
林军
《互联网沸腾新十年:勇敢者的游戏》,牢记网址:touwz.com360的「换机」表达为替其它互联网企业「找生路」,把普通用户恐惧的**丢失、电脑失控、保守骚扰归结于腾讯在技术上、策略上的不正当竞争……可以说,这些设定完全符合当时的公众心态,也进一步强化了腾讯本身就存在的「模仿者」「创新扼杀者」「全民公敌」的认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舆论进攻战。
当然,这其中也不免有乌龙之处,比如有来自360的弹窗甚至开始「揭发」马化腾享受深圳经济适用房补贴的问题(实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这充分说明了360急于把腾讯打垮搞臭的心理。
反观腾讯方面,马化腾既没有似乎也不擅长亲身上阵和周鸿祎进行口水战和肉搏,腾讯也没有其它适合的高管担当这样的职责。并且,当时腾讯的公关团队从总体上来说,也没有个性极强、能力极强的人在其中担任主脑,因此腾讯的舆论反击显得非常无力。
当时,腾讯主要是通过软件弹窗的方式进行被动回应的,这些回应大都是纯技术性的辩解,如声称QQ扫描硬盘的动作是被误解的,其做法类似于机场的安检门扫描,只是为了保障安全,绝对没有窥探**、泄露**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