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PC 时代的余晖:「流氓软件之父」与「全民公敌」的最后决战

加入书签


2010年7月24日,马化腾一下子坐倒在椅子里,口中喃喃自语:「他们怎么可以骂人?」(《腾讯传》)

屋子里,是刚刚召集起的腾讯总裁办公会的全体成员,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份复印件,上面印着几个大字《「狗日的」腾讯》,署名为记者许磊。屋子里鸦雀无声良久,大家交换着眼光,任凭马化腾反复自语。

这是一份本来将于两天后发行的《计算机世界》的封面文章,这家传统媒体向来以其TOB的行业性为特色,如此旗帜鲜明地针对C端市场发言,可谓前所未有,这也可能和当时的核心团队更换了几位更年轻的负责人有关。

《「狗日的」腾讯》虽然偏颇激亢,但仍被载入历史。因为这篇文章,可以视为整个业界对腾讯这种做法的不满情绪的集大成者,文中这样写到:

*「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美团网CEO王兴的语气中难掩郁闷。*

*2010年7月9日,腾讯QQ团购网上线,这让王兴如闻惊雷,也如坐针毡……别怪腾讯盯上自己,其实,王兴应该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因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比如当初的游戏。*

*「从QQ游戏平台上线那天起,联众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多年以后,在北京知春路的一家咖啡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谈起当年腾讯对联众的围剿和逼迫,仍然耿耿于怀。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连续抽了两包烟……2004年9月,QQ游戏平台将联众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而在此之后,联众的业绩一路下滑,出售、转型,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联众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已不足1%。*

在中国的互联网史上,能够达到这种「全民共讨之」其垄断地位的,似乎只有腾讯得到过。

许磊还在报道中引述了据说来自新浪总编陈彤对马化腾的「匿名诅咒」: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来必然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狗日的」事件之前,马化腾还有一个外号叫「全民公敌」,是时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程苓峰奉赠的。

有趣的是,程后来担任了腾讯科技频道的总监,不知道这算不算马化腾的一种宽宏大度。

当时,程苓峰在《「全民公敌」马化腾》一文中写到: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五个人同时过招。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对于腾讯是否应该得到这样的评价,行业内也不是没有争论。有人认为,腾讯这样的做法,是优势生态对挑战者的降维打击,是丛林法则,无可厚非;而有人认为,如果不对这种滥用垄断地位的做法加以遏制,互联网行业最宝贵的灵魂属性——创新,将失去自己的空间。

不过,纵观那一代互联网企业创始人,马云、李彦宏都没有这么多难听的外号。

只有一个人在外号的难听程度上堪与匹敌,那就是本文的另一个主角周鸿祎,他因为最早推出浏览器插件,以及在2003年期间和中国雅虎的开战而被阿里系奉赠了「流氓软件之父」的雅号,后来被业界简称为「流氓」。

「流氓软件之父」pk「全民公敌」,听起来怎么也是一个坏人和坏人之间的游戏。而事实上,当时的周鸿祎和马化腾,也的确有诸多令人非议之处,其恶名并非完全不属实。

2001年中后期,周鸿祎在国内首先尝试了用插件的形式推广其3721助手,这件事后来被周自称为: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十年后的2010年11月12日,360历史上最重要的出走者傅盛,在自己的Techweb专栏上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那个时候3721首创了拦截其他软件安装、下载;禁止其他软件对它的卸载;用户在卸载时,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点「是」是卸载,有时候点「否」是卸载,用户不具备超高的技术知识很难卸载。因为我们假想是因为竞争对手要卸载,甚至更严重的是卸载完了留一个模块在系统当中,随时恢复为用户服务的权利。当竞争对手被安装到用户电脑时,我们要做「地址栏保卫战」,因为我们认为3721中文上网才是最好的中文上网,其他竞争对手打着中文上网的旗号,其实干的都是坑害用户的勾当。就这样,我们从驱动层的前端打到后端,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