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三节课里,我会和你聊聊我们现代人在社会生活和心理生活中常常遇见的三种痛苦、这些痛苦的来源、以及它们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我们也会谈一谈,它们跟自我关怀的关系,以及自我关怀如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时代性的痛苦,让我们即使在客观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情况下,也能为自己创造健康愉快的心理氛围和个人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现代人最常见的第一种痛苦:自我物化的痛苦。
自我物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它原本来自社会哲学。物化的意思是指当我们看待或对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有生命、有感受、有主观意愿、可能也有自己局限性的人,而是把他看成一个物件、一个东西,可以随意根据需要去操控、摆放,或者为自己所用、或者随便丢弃,可以这样去对待他,这就叫做物化了。
物化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几个特点,首先,当事人容易把他人单纯当作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完成某种功能的工具。比如这个人如果他总是能陪我,那他就是有用的,否则我要他干嘛?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把人当工具的物化思维方式。其次,当事人会认为人和物之间等值或者可以互换,比如像对商品进行估价一样,对周围的人包括自己进行估价,这个人值多少钱,那个人我现在用不上了没价值了。另外,当事人还常常会认为,人的情绪情感、主观感觉是没什么意义、甚至是没必要的,就像对待东西一样,我们不需要在乎一个东西的感觉,你不用在乎你穿的鞋今天心情好不好。总的来说,就是对方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需要满足、提供价值的物品,我们也没必要在乎他的感觉,功能完成就行了。
也许听到这里,你觉得物化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方面其实还挺有道理的,我们生活中很多交易不都是这样进行的吗?但当它涉及到我们的个人生活和心理体验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中心、推己及人的,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大概也觉得自己是人类的一份子,那么如果你看待周围的人是采取物化的态度,你看待自己的时候也很难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无意之间,你在贬低别人是物品的时候,你同时也会贬低你自己——你也成了一个物品。而这种自我物化,对我们人类体验幸福、快乐的机会和能力都会造成巨大的打击。
最早关于物化和自我物化的心理影响研究来自于西方对于女性的研究,因为女性常常在社会传媒和男性视角中被看作是满足生育和性需要的工具。结果,女性自己有些时候也会慢慢认同这样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外界对她们的物化,以及她们的自我物化。研究发现,强烈的自我物化会造成一个人更多的负面情绪,进而造成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比如抑郁、饮食问题和性功能问题,她们的自我觉察力和智力表现有时候也会跟着下降,因而引起了社会的注意。
人们当然也会感兴趣,为什么自我物化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原来这些心理影响跟我们刚才谈到的物化的思维方式是息息相
清流
《学会自我关怀:不迷茫不纠结,善待自己》,牢记网址:touwz.com关的。
首先,我们说物化的人会把他人看作是物品和工具,而自我物化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看作物品和工具,也就是说,物化的人其实并不把自己当人看,只看成获取利益、创造价值的工具。你可以想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别人都不把你当人看,你是个什么感觉?那肯定是糟透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你自己也不把你当人看,这比别人鄙视你还要糟糕,因为你7乘以24小时都跟自己待在一起,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感受「自己不过就是个东西」的暴击,而且你自己还意识不到。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是物品,我们就不会重视自己的情绪、情感,甚至社会、生理的需要。因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就是「工具是不需要去在乎它的感受的」,你什么时候在乎过你的书包今天心情好不好呢?这完全是和你无关、甚至是你从来没考虑过的事情。而如果我们也这么期待自己,麻烦就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