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这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法,让大脑时刻保持最高的注意力

加入书签


我们上一篇讲深度学习,并且讲了对应的原理与一些例子。

这一篇,我们来讲与深度学习相对应的一个学习工具,也就是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实现深度学习,我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最近一年多来,全面在运用的学习工具,正是这样一个学习工具,使得我一年时间,达到了前面十年都达不到的高度。

这个深度学习工具,就是以教促学。

如果读过费曼学习法的朋友,会对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用教别人的方式,来实现最有效的自我学习,甚至达到深度学习知识的效果。

但是这样理解并不能说明这个学习法的核心要点,为什么我会说,这个学习法,使得我一年时间,学习到了前十年学习不到的深度知识,那么这里的重点是什么。

有一位读者,在读了深度学习这篇文章后,发来这样的问题:

对于作者最后提到的「兴趣」我是真的很感兴趣,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提高自己兴趣的,现在做很多事情都是被动的,特别小孩子读书的,我应该怎么做呢?

由于一切活动都是大脑的活动,因此,我们还是必须由这个点来切入,即为什么必须从兴趣切入?

为什么是兴趣?

大把大把的人都在强调兴趣,我在几年前也早知道兴趣重要,但为什么我还是一直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

不管我这里强调兴趣也好,以教促学也好,还是网上普遍介绍的费曼学习法也好,我发现任何方法到它最终被不同人落实时,只要产生一点点的偏差,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里的奥秘,就是我们的大脑。

如果你的操作点,刚好符合了大脑的学习原理,那么它就能最高效的学习,而如果一点点的偏差,导致违背了大脑的原理,那么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会导致低效率的学习。

一切必须符合大脑的原理任何一个实际层面的操作方法,只要有一点点的偏差,导致不符合了大脑的原理,那么最终就会没有效果。

大脑的原理,我在基础篇相关学习方法论已经详细介绍过,我这里再强调一下:

大脑的默认原则是认知吝啬鬼,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这里的核心原因是它极度消耗能量,因此,非重要的事情,它是不主动思考的。

而所谓的主动思考,也不是一个固定的词,应该描述为一个动态词,即主动思考度,它是一个度,比如1-10,十个等级,每增加一个等级,意味着多一个注意力,最高等级表达为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最重视任务,不敢出现一点怠慢,比如可能是考试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还会重视过度,导致注意力紧张等。

当注意力达到最佳时,也就是多德森定律达到了波峰时,此时学习效率会达到最高,记忆力会最好,这里的原理参考基础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章节。

这就是!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