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 志远聚焦古商贾 孙泽借诗论境界-第2/3页

加入书签
    “拿人生追求来说,有的人坐井观天,只看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只追求这一亩三分地上的丰收。有的人立足点高一些,但也只看到局部地区或部分人的利益。有的人站在最高处,他不但能看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看到地球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还能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说到这儿,你们应当能想起杜甫的《望岳》。”

    三位研究生诵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孙教授道:“说说这两句诗的含义。”

    于志远回答道:“这两句诗的含义是:我不仅应当,而且一定会登上泰山的顶峰,极目远望;到那时,在我的视野中,众山会显得低矮而渺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的**,展示了超越众生,兼济天下的思想境界。”

    江风插话道:“这让我想起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周琳琳补充说:“《孟子》一书中也有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谈到史学研究中的学术境界时,孙教授讲了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很多年前,一位美国学者得到一块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得出一个可怕的研究结论。他将研究结论写在一张纸上,将纸张密封于信封后,吩咐家人:信封里的研究结论过于残酷,这研究结论必须在他死后才能公布于众。这位学者离世后,家人拆开信封,发现其研究结论是:早期人类存在人吃人现象。”

    三位研究生十分惊讶。

    孙教授继续说:“后来,这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至于早期人类为什么会吃同类,人们的看法不一。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法则。”

    “先生的看法是什么?”于志远问。

    孙教授回答说:

    “我觉得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作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法则,看法十分片面,学术境界太低。

    “地球已有约50亿年历史。人类已有近200万年历史,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分别具有20万年、10万年历史。我们应当将20万年前的人,看作普通动物。如果10亿年后,地球人由于太阳释放的能量明显减弱而失去生存条件,那么至目前为目止,人类社会发展史才度过五千万分之一。我们怎么可以将人类社会形成前或形成初期出现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现象,看作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法则?”

    于志远插话道:“先生说得真好。我觉得即使10亿年后地球上不再具备生存条件,人类也有办法解决生存问题。比如,可考虑向外星球移民;再如,可通过人造太阳释放能量,弥补太阳能量的不足。”

    孙教授说:“我相信,地球人只要团结起来,地球上就不存在解决不了的危机。当前,我对你们的建议是:从事历史研究,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俯视人类历史上的各种事件。立足点高,学术视野才会宽阔,学术境界才会高远。在漫长得无法想象的人类发展史面前,弱肉强食理论、民族主义理论、零和博弈理论等,都是站不住脚的。”

    晚上上床后,于志远反复回顾、思考孙教授所说的“学术境界”。想着想着,他迷迷糊糊睡着了。接着,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大雨天,他在金燕家的三楼书房里看书。金燕坐在沙发上为他织毛衣。突然,魏真真走了进来。

    魏真真进来后,飘飘然走到金燕跟前,撒娇般地喊了声“妈妈”。

    金燕将魏真真搂在怀中,默不作声地为魏真真梳理头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