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是最为虚无缥缈之物,此前许都新立都说我是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又如何建功立业继往开来之类的,一旦宛城败归,又都是蔑视侮辱之言,说这话可能还是同一批人。虽说前后两者都是我,但天下大多是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之流,重要的是不论如何他都能从其中获利,都是借我的名势来彰显他们自身。不过我也是借他们的口扬自己的名,各地士族之间的信息往往就是靠这些人传递,他们凭借信息获得他们想要的,我依赖他们的传播争取更多的能人加入,只不过现在我的形势不太好。所以如今诋毁于我的人,我都置之不理,等我形势一好风向自然会变,不过像陈留边让当初和孔融齐名,还是被陈留太守夏侯渊因诽谤处决。
夏侯渊脾气这些年一直没变,因此至今我让他在后方和夏侯惇待着,顶多杀杀一些贼寇,虽然他是合理合法地处理边让,但我还是平调他到我身边当颍川太守。一来说不准会有贪慕虚荣之辈会借此暗杀夏侯渊,二来杀名士实在有损当下招揽人才的趋势,况且我觉得自汉武帝开始诽谤罪过于严苛,党锢的祸端也很大程度由于此罪,实在不该延续至今。诽谤罪自秦就有,甚至到了灭族的地步,汉高祖在律法上去其名目,到汉武帝又重新兴盛,虽然维护了皇权,但其实助长趋炎附势之风,也让更多人只是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鲜有人愿意去针砭时事,毕竟可能会身死乃至连累家族。
对于熟读兵书的人来说,名是势的一种,所谓上兵伐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的就是势,即是让对手意识到获胜不如投降,敌人自然会选择臣服。此前天下人皆知我曹操用兵如神,如果对上我在兵力上没有优势都会思量一二,而一旦连兵力都不如我时就不得不考虑投降,虽然在宛城我完全被人算计,但在那种情况下张绣选择投降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因势降服敌人,既不会损失兵力,又能助长我方声势,无疑是战争中上上之策。而且即使在敌营中也有许多能人,此前杨奉营中的徐晃颇有本事,我让他率兵去追讨卷县和原武的贼寇,很快就击溃敌军返回,因此任命他为裨将,训练和负责杨奉原先投降的军队。娄圭帮刘表收揽北方逃难来的流民,可王忠不想去,率众反抗娄圭并夺其兵共千余人投靠于我,娄圭见无法和刘表交代也投靠于我,两人都算有些才能,我也悉数接受。这些人可能名声不显,像王忠更是有食人的恶名,但当天下看到我连败军之将都会任用甚至重用,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势,一种让人们意识到我重才爱才的趋势,毕竟如今天下人比起才能更注重背景。
更有前东平相李瓒,曾经和我、张邈、袁绍几人都交好,临终前嘱托其子李宣等人依附于我,虽说这些人大多才能不显,但毕竟士族出身,都有一定的学识和气节,也能为我所用。族中子弟也有可造之材,曹纯自起兵随我征战各方面都有所成长,以议郎拜司空军事,虽然我不想任人唯亲,但也不会任人避亲,你只要有能力,亲情和友情无疑也是加分项。
正好枣袛和韩浩提议的屯田制需要推广,准备在许县下建制屯田,如果成效好再在更大范围施行,由任峻担任典农中郎将,枣袛为屯田都尉,而他们之下需要很多肯苦干实干的人,只要付出依然能获得功名利禄。自从击破袁术麾下黄巾军,收复颍川和部分汝南之后,黄巾军留下的农具和耕牛还有流民都可以用来耕作,枣袛之前在东阿的粮食补充都很及时,就让他主要负责此事,任峻本就是后勤则从旁协助。
本来我和众人都想依照旧法计牛输谷、佃科以定,也就是农家借了官家几头牛就要交多少粮食,但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后枣袛执意认为计牛输谷的政策,丰收的时候不多上缴粮食,有灾害的时候少缴或免除,其实非常不便利。我又和荀彧等人商议之后,还是觉得旧法比较好,毕竟许都百废待兴,诸事都需要百姓去适应,我也觉得给大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后再说,但枣袛又将他的分田之术具体告知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夏侯渊脾气这些年一直没变,因此至今我让他在后方和夏侯惇待着,顶多杀杀一些贼寇,虽然他是合理合法地处理边让,但我还是平调他到我身边当颍川太守。一来说不准会有贪慕虚荣之辈会借此暗杀夏侯渊,二来杀名士实在有损当下招揽人才的趋势,况且我觉得自汉武帝开始诽谤罪过于严苛,党锢的祸端也很大程度由于此罪,实在不该延续至今。诽谤罪自秦就有,甚至到了灭族的地步,汉高祖在律法上去其名目,到汉武帝又重新兴盛,虽然维护了皇权,但其实助长趋炎附势之风,也让更多人只是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鲜有人愿意去针砭时事,毕竟可能会身死乃至连累家族。
对于熟读兵书的人来说,名是势的一种,所谓上兵伐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的就是势,即是让对手意识到获胜不如投降,敌人自然会选择臣服。此前天下人皆知我曹操用兵如神,如果对上我在兵力上没有优势都会思量一二,而一旦连兵力都不如我时就不得不考虑投降,虽然在宛城我完全被人算计,但在那种情况下张绣选择投降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因势降服敌人,既不会损失兵力,又能助长我方声势,无疑是战争中上上之策。而且即使在敌营中也有许多能人,此前杨奉营中的徐晃颇有本事,我让他率兵去追讨卷县和原武的贼寇,很快就击溃敌军返回,因此任命他为裨将,训练和负责杨奉原先投降的军队。娄圭帮刘表收揽北方逃难来的流民,可王忠不想去,率众反抗娄圭并夺其兵共千余人投靠于我,娄圭见无法和刘表交代也投靠于我,两人都算有些才能,我也悉数接受。这些人可能名声不显,像王忠更是有食人的恶名,但当天下看到我连败军之将都会任用甚至重用,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势,一种让人们意识到我重才爱才的趋势,毕竟如今天下人比起才能更注重背景。
更有前东平相李瓒,曾经和我、张邈、袁绍几人都交好,临终前嘱托其子李宣等人依附于我,虽说这些人大多才能不显,但毕竟士族出身,都有一定的学识和气节,也能为我所用。族中子弟也有可造之材,曹纯自起兵随我征战各方面都有所成长,以议郎拜司空军事,虽然我不想任人唯亲,但也不会任人避亲,你只要有能力,亲情和友情无疑也是加分项。
正好枣袛和韩浩提议的屯田制需要推广,准备在许县下建制屯田,如果成效好再在更大范围施行,由任峻担任典农中郎将,枣袛为屯田都尉,而他们之下需要很多肯苦干实干的人,只要付出依然能获得功名利禄。自从击破袁术麾下黄巾军,收复颍川和部分汝南之后,黄巾军留下的农具和耕牛还有流民都可以用来耕作,枣袛之前在东阿的粮食补充都很及时,就让他主要负责此事,任峻本就是后勤则从旁协助。
本来我和众人都想依照旧法计牛输谷、佃科以定,也就是农家借了官家几头牛就要交多少粮食,但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后枣袛执意认为计牛输谷的政策,丰收的时候不多上缴粮食,有灾害的时候少缴或免除,其实非常不便利。我又和荀彧等人商议之后,还是觉得旧法比较好,毕竟许都百废待兴,诸事都需要百姓去适应,我也觉得给大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后再说,但枣袛又将他的分田之术具体告知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